北京成为全国第13个万亿省市 达中上等国家水平

北京成为全国第13个万亿省市 达中上等国家水平 更新时间:2010-12-3 7:45:28   本市今天上午举行“十一五”规划总体完成情况暨“十二五”展望新闻发布会。记者了解到,本市“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预计圆满完成,近五年将成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最高、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之一。全市经济保持了年均11%以上的较快增速,总量超过1.3万亿,成为全国第13个加入“万亿俱乐部”的省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每年站上一个新台阶,实现了从5000美元到10000美元的跨越,达到国际中上等国家和地区收入水平。

第三产业经济规模和贡献率达发达国家城市平均水平

“十一五”期间,本市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1.3:29.1:69.6调整为2009年的1.0:23.5:75.5,第三产业提前实现了“十一五”规划72%的预期目标。服务经济规模和贡献率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城市平均水平,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四大行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49%。电子信息、汽车、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和医药、都市型工业等符合首都发展方向的高端制造业实现快速发展。

2009年底,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5309.9亿元,是2005年的1.8倍,年均增速1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4858.4亿元,是2005年的1.7倍,年均增速14.5%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5%,高于投资15.3个百分点,总量和速度“双超”投资,形成明显的消费经济。

首都经济着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提升了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统一。

在能耗方面,万元GDP能耗从2005年的0.79吨标煤下降到2009年的0.606吨标煤,下降了23.34%,超额完成了降低20%的“十一五”规划调控目标。在水耗方面,节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万元GDP水耗从2005年的49.5立方米下降到2009年的29.92立方米,下降了33.8%,提前完成了降低20%的“十一五”规划调控目标。

在排放方面,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从2005年的19.1万吨下降到2009年的11.9万吨,下降了37.7%,提前完成了到“十一五”期末下降到15.2万吨、下降20.4%的规划目标。

2009年北京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026.8亿元,年均增长21.9%。城乡居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生活水平向更加殷实富裕的小康迈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6738元,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纯收入达到11986元,年均增长9.2%。

每百户汽车拥有量29.6辆在全国率先进入“汽车时代”

“十一五”时期,本市主要科技指标增长较快,继续保持全国领先。2009年,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5.9%,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5.2件,年技术交易额超过1200亿,专利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地区出口的比重达到36.2%。

中关村获批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宏观环境得到重大改善。协同创新亮点突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获得重要突破。中关村培养和聚集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研发和转化了一批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做强做大了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一区多园多基地”的空间格局不断优化,创新辐射能力不断增强,正在逐步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十一五”时期,公共财政向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倾斜,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明显成效,基层社区和农村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就业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2%以内,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2年。社会保障实现制度全覆盖,待遇标准大幅度提高,在全国率先建立“一老一小”大病医疗保障制度。教育体系日趋完善,扩大了“两免一补”政策范围,城乡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公平理念得到进一步体现。城乡居民得到更多实惠,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

百姓生活节节高。手机、电脑进入寻常百姓家,城镇居民家庭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达到29.6辆,农民家庭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达到12量,在全国率先进入“汽车时代”。城市人均住房面积由2005年的20.13平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21.61平方米,市民居住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北京居民储蓄迅猛增长,2009年居民储蓄余额突破1.5万亿,是2005年的近两倍。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超过6400亿是“十五”期间2.83倍

“十一五”期间,全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超过640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83倍。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336公里,是2005年的近3倍。地面公交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低票价政策覆盖城乡,公交出行比例由2005年的29.8%提升到2009年的38.9%。中心城区路网进一步完善,新城道路交通网初步形成,区区通高速目标提前实现。首都机场新航站楼、北京南站、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等一批高水平的设施投入使用。

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得到全面发展,水、电、气、热等资源能源供应保障和信息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提升。南水北调市内配套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城市供水安全得到保障。水环境治理取得新突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76万立方米/日。

全面完成电力强网“0811”工程和电网可靠性改造工程,基本形成了多方向、多通道、多落点的电力输送体系,初步构建起一流的城市电网,电力供应安全可靠性显著提高。城市网格化管理广泛运用,应急能力明显增强。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十一五”期间,北京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占全年比重达到78.1%,比2005年提高14个百分点。

新增郊野公园48处,占地面积3.9万亩。初步建成了山区、平原和城市绿化隔离地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全市林木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52.6%和44.4%,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4.5平方米,呈现出“城市青山环抱、市区绿地环绕、郊区绿海田园”的生态景观格局。水系治理显现成效,完成了290公里河道治理,启动了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开工建设“四湖一线”工程,新增水面200公顷,新增绿地300公顷。实施北运河水系治理,生态治理河道100公里,水环境品质得到极大提升,初步实现“三环碧水绕京城”的宜人景象。

跨国公司总部达68家入境旅游者达412.5万人次

“十一五”期间,北京国际交往深入推进,新增国际友好城市12个,累计达到45个,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会议、会展活动和体育赛事成功举行。吸纳国际资本能力显著增强,国际高端要素加速聚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到68家,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4.6%。出口结构逐步向高端化发展,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4.4%。入境旅游者人数达到412.5万人次。

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会、残奥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城市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空前提升。奥运会的成功筹办,为北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遗产,“鸟巢”、“水立方”等时代精品,已成为首都北京的新地标。

“一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动,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和古都北京的独特魅力,北京正以更加自信、更加开放的精神面貌,向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迈进。”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刘志表示,“十一五”规划的圆满完成,标志着首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过去五年的发展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人文、科技、绿色”理念上升为城市发展战略,确定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宏伟目标,将推动北京向更高价值目标和更高发展水平迈进。

相关文章: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10%北京进GDP万亿俱乐部将重点解决人口交通问题北京将用10年建世界级旅游城市华夏出版社资产将在北交所拍卖中国二三线城市快速驶入“拥堵时代”上海将淡化经济规模总量指标北京国字系零售整合需快马加鞭PPTV网络电视直播微软TechEd年度技术大会明年宏观政策酝酿“稳增长”城市运营推动城镇化良性发展

无线动作捕捉技术

动作捕捉系统

全身动作捕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