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果严重
美国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果严重
美国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果严重 更新时间:2010-10-29 7:32:06 美国货币当局正不断向市场释放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实施这一政策,有利于美国经济增长,但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则会造成严重损害,后果十分严重。
从8月底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讲话到10月12日公布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纪要,美国货币当局不断加大向市场释放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为其近期具体实施造势。这一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增长,但将严重损害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后果十分严重。
美国以经济状况不佳为由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总体保持着复苏势头。但各国经济复苏进程持续分化: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疲弱,作为经济复苏初期主要推动力量的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仍低于危机前的峰值水平。相比之下,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工业生产和出口均超越危机前的峰值水平,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远高于发达国家,其中部分经济体甚至出现过热现象或过热趋势。
与全球经济相似,5月份以来,美国经济复苏持续放缓,失业率居高不下,价格维持在较低水平。从宏观政策来看,自2008年12月16日以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到0.25%的接近于零利率的历史最低水平,并于去年8月和9月购买了总额为3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即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方面,美国2009财年因实施刺激性政策而导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达到10.1%,本财年略降至8.6%。总体看,美国大规模实施进一步刺激政策的空间很小。
为此,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9月21日的会议纪要指出,“最近几个月经济增长的步伐放缓,价格维持在低水平”。而根据扩大就业和维持价格稳定的职责,美联储将“维持FOMC持有的总额约2万亿美元的国内证券规模不变,将机构债券和抵押支持证券收回的本金用于购买长期国债。”美国官方还有一个没有明确说明的理由,即在价格低水平情况下,有必要采取措施,避免美国成为下一个日本,即通货紧缩和“失去十年”的日本。
美国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呈现“双轨式”复苏,即发展中国家强于发达国家。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刺激美国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同时,发展中国家有更高的投资收益促使国际资本流向发展中国家,从而提高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的进口需求,减少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顺差,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平衡增长。
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
其一,推动美国经济增长。
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通过多种途径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直接作用是推升美国股市,从而提高美国企业的盈利预期来刺激投资和降低失业率;股市的上升也会增加家庭净财富从而扩大消费支出;通过降低美国长期利率来降低家庭债务负担和刺激房地产市场。
美元基础货币投放将提高美国通胀预期,间接产生刺激消费和投资的作用。通过扩大美元流动性造成美元相对贬值来提升美国的出口。另一个隐蔽的目标则是降低美国实际对外债务负担。据估计,仅2002年至2006年间,因美元贬值,美国对外债务消失额累计达3.58万亿美元。
美国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还将通过对其他经济体产生的溢出效应对美国的回振效应来扩大美国的出口。对于经济增长较慢、通胀水平较低的发展中经济体来说,将被迫干预汇率或者控制资本流动来阻止本币升值。干预汇市而信贷宽松就意味着国内流动性扩大,将会推升国内资产价格和国内需求,导致经济增长加快和收入水平增加,从而扩大进口需求,其中包括对美国产品的需求。
对于经济过热或有过热趋势的经济体来讲,可能会容忍本币升值,尽管不会在当期扩大国内需求和进口需求,但美国仍然可以从美元贬值中获取相对比较优势从而扩大对第三者的出口。无论何种选择,美国均可扩大出口,从而刺激本国经济增长。
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需要美国付出一定的代价。它将进一步增加逐步退出刺激性货币政策的难度;增加未来通过收紧流动性来克服可能出现的通胀的难度;虽然目前市场尚未表达对于美联储调控能力的担心,一旦量化宽松政策无法产生预期效果,美联储进一步采取购买抵押资产支持证券等宽松政策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其二,严重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一是向发展中国家输出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正如同美国官方预期的那样,扩大投放美元将造成大量国际资本涌向经济增长较快的发展中经济体,提高其价格水平和资产价格。
对于一些经济已经过热或存在过热趋势的国家,比如印度、巴西和阿根廷等国的通胀将进一步提高,而前期房地产价格上涨较多的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地的资产价格也将进一步上涨。对于这些经济体而言,美国此举无疑将雪上加霜。
2010年第三季度,共计115亿美元外资流向印度、印尼、韩国、菲律宾、中国台湾、泰国和越南等地的股市,是2010年第二季度 20亿美元净流入的5倍还多。
二是,引发汇率战甚至贸易战。9月份以来,特别是10月初以来,即便美国尚未正式启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但其政策信号的强化已造成美元的持续贬值和日元、欧元、澳元以及发展中经济体的货币大幅升值,日本以及一些发展中经济体被迫干预汇市。美国、巴西等国将此刻意宣扬为“货币战争”言过其实,但“汇率战”已经上演。
尽管10月22日举行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承诺减少汇率过度和无序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避免采取竞争性贬值措施,但汇率战业已开始,其是否升级为“货币战争”以及以邻为壑的“贸易战”,有待未来几个月甚至几周来检验。
三是,压缩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空间。面对这一形势,增长较快的发展中经济体已被逼上“三难”境地,即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与独立的货币政策难以兼顾,货币政策空间被大大压缩。
目前,经济增长较快的经济体大多实现的是联系汇率制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要阻止本币过快升值而削弱出口竞争力,就必须在控制资本流动和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作出抉择。
从货币政策来看,如果追随发达国家降息,就会进一步扩大国内流动性,助长资产价格泡沫和提升通胀水平,这与实际宏观调控需要背道而驰;如果升息,则会扩大与发达国家的息差,助长国际资本流入并提高本币升值预期,同样不可取;如果干预汇市则会扩大基础货币投放,与降息效果相似。控制资本流动可能在短期内维持汇率稳定,但这将强化本币升值预期,也非长久之计。
四是,美元泛滥和贬值将会推高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美元贬值无疑会推高以美元计价的初级产品价格。泛滥的游资将会通过期货市场炒作石油、粮食和其他重要工业原料,给广大发展中国家造成输入型通胀压力,也会给初级产品进口国造成更大的负担。
五是,损害全球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合作机制。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在很短的时期内凝聚起“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共识,通过G20峰会等形式形成了有效的全球合作机制。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复苏,这种共识正在弱化。
10月6日结束的IMF和世界银行年会未就协调汇率政策形成一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于经济政策的观点分歧加大。在此情况下,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和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美国,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于其他国家的负面影响巨大,这种损人利己的行径正在加剧各国的分歧,给下一步的全球合作造成巨大的障碍。
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质是推行美元霸权
问题的根本在于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即所谓“特里芬悖论”,主要储备货币国不可能兼顾经常项目平衡与币值稳定。
在现行储备货币体系下,主要储备货币国需要保持和扩大经常项目赤字,而其他经济体则需要保持和扩大经常项目顺差,并扩大购买主要储备货币国的资产,以达到短期内的全球国际收支平衡。但这终非长久之计,对于主要储备货币国来讲,长期国际收支的平衡只能依靠本币贬值。
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这既是历史形成的,同时也是美国在世界经济特别是国际金融领域的超级地位所决定的。这使得美国无节制地向世界滥发美元成为可能,用美国人自己的话来说,“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
再者,美国重启量化宽松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是美国的金融大鳄以及少数富人。美元泛滥将推升美国股市,少数富人可以从资产升值中获利;金融大鳄们也会借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大肆炒作各种金融产品,从中渔利。对于普通美国公众而言,进口产品价格的上升只会增加他们的生活负担。
http://www.jingxigui.com/n/80427.html
http://www.jingxigui.com/n/8044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