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行业薪酬与GDP赛跑.
消费品行业薪酬与GDP赛跑
消费品行业薪酬与GDP赛跑 更新时间:2010-9-7 6:21:54 梁宇是某跨国化妆品公司的行政专员,在这个岗位上她已呆了3年半的时间了,让梁宇颇为郁闷的是,金融危机前她每年都能保证10%的薪酬增幅,而金融危机后公司已有一年半的时间没有加薪了。 根据美世提供给《第一财经日报》的数据,在全行业有近三分之一公司冻薪的2009年,参加美世消费品行业调研的150家公司有约10%采取了冻薪政策。 与此同时,美世在经过调研后发现,2003年~2009年消费品行业内跨国公司的薪酬平均增长率除了2008年以外,其余年份均低于当年GDP增长率,平均相差3个百分点左右。 不过也有好消息,在中国经济迅速恢复的2010年,几乎没有消费品公司计划采取冻薪政策。 行业薪酬与GDP正向关系 正略钧策商业数据中心负责人于立文向记者指出,目前官方公布的GDP增长率是在剔除物价因素后的可比增长率。“GDP增长与行业薪酬增长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他通过研究后发现,上一年度GDP增长和本年度薪酬增长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5,说明GDP增长能够明显带动薪酬增长。 即便如此,消费品行业的薪酬增幅并没有跑过GDP,在于立文看来这也颇有缘故。他解释道,GDP是由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以及营业盈余这四部分相加组成。“如果忽略固定资产折旧带来的变化,在生产税收以及营业盈余的增长幅度均高于GDP增长率之后,劳动者的报酬势必就会低于GDP增长,以此来平衡这个等式。” 然而,这种平衡也有例外的时候。 于立文指出,消费品行业在2008年薪酬增长幅度首次跑赢GDP增幅是因为在2007年GDP增幅达到了13%这样一个高点,GDP与薪酬的正向关系导致了2008年行业大举加薪的局面。与此同时,虽然2008年GDP受金融危机影响,增幅有所下滑,但由于金融危机正式爆发在2008年下半年,而消费品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有限,薪酬具有一定的刚性,在短时间内不如经济反应那么迅速,所以其增幅放缓的趋势有所滞后。 记者在美世的上述调研报告中发现,与其他行业的薪资平均增长率相比,在2003年~2006年阶段,国内跨国公司消费行业薪酬平均增长率低于其他行业。从2007年之后,已能部分超过诸如高科技行业以及医药行业的增长水平,总体处于被调研行业中的中游水平。 对此现象,于立文认为,这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投入的结果。“随着中国消费能力的增强,受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跨国公司在中国业务的持续增长对国内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带动了行业整体薪酬的上升。” 此外,他补充道,在跨国公司的带动下,国有及民营消费品公司的竞争力也不容小视,其薪酬相对增幅已超过跨国公司,但主要还是缘于其本身的基数小,从绝对值上来讲还不及跨国公司。 消费行业的人才阶梯 薪酬增幅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一个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增幅越高,行业增长速度越快。 美世的咨询顾问钱菲向记者表示,与其他行业相比,消费品跨国公司的年度总现金趋势为全行业最陡峭,即随着岗位级别的上升,与全行业平均薪资水平相比,薪资越高。 她分析道,在2009年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的消费品行业发展势头依然保持强劲,多数跨国公司并未受太大影响,其在中国的业务持续增长。在奢侈品领域更是明显,不少公司逐渐收回自己的零售业务,开始直营,中国市场对其销售额的贡献也被日趋重视,迅速扩张成为近年来这些公司在中国发展的主题。 “跨国公司消费品行业的管理层需要更了解本土市场,所以他们要寻找一些熟悉本土消费者市场的高端人才,而另一方面,这群人才还可能流向其他如医药行业,因此跨国公司需要为这样的稀缺性和可流动性支付更高的薪酬以吸引和保留优秀的管理人才。”钱菲说。 在她看来,正是两种因素的累积效应下,导致了跨国消费品公司薪酬增幅与岗位级别的正向关系。 梁宇也感受到了这样一些变化,她告诉记者,像她这样的行政岗位,由于工作相对固定且竞争力低,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每年一般有10%~20%的薪酬涨幅。“但随着职位的上升,每年的加薪比例也同步跟进,中层管理人员可涨30%~40%,高层就更多了。” 然而,由于跨国消费品公司高端管理人员比例较小,一线从业者居多,故从调研中反映的平均增长数据均仅为个位数。 此外,于立文表示,随着消费品行业的竞争加剧,迫使一些在品牌认知上不如外资品牌的民营消费品公司也开始借道人力资源。“目前有不少民营消费品公司也在向外资公司挖人,聘请有丰富本土经验的跨国公司管理者,以便深入了解跨国公司的管理制度,借鉴它们的一些优秀做法,以此来缩短自身与它们的差距。” 于立文说,“它们打出的留人招牌往往就是高薪。” 一位从某跨国日用品公司跳槽到民企的高层就向记者透露,自己跳槽前后的年薪基本达到了翻番的水平。 “跨国公司与民营企业相互间的人才流动可能会缩小双方的差距,最终可能会达到同一个竞争层面。”于立文预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