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基金为自己加薪?买基金为自己加薪TXT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买基金为自己加薪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买基金为自己加薪以及买基金为自己加薪TXT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基金转换确认时间
基金转换确认时间?基金转换是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之间直接进行转变的操作。基金转换和基金申购,赎回一样,是基金交易都符合T日成交规则。基金转换的基本条件是,要转出的基金份额,必须处于可操作赎回的条件下的。转换之前要确定一下这两种基金之间是否支持转换。转换的步骤是先申购新的货币基金然后选择基金支付,或者在网站端进行基金转换操作。在判断投资市场发生较大变化时是进行基金转换的好时机。股市不好时,将股票型基金转换为债券基金或者货币基金;股市向好时,则适合将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转换成股票基金。另外,当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发生变化时也可以进行基金转换。如果投资者因为失业、疾病等原因造成个人风险承受能力下降时,可以将股票型基金转换为债券基金或者货币基金;反之,如果因为升职、加薪等收入状况改善,个人抗风险能力增强时,可考虑将债券基金或者货币基金部分转换为绩优股票基金,以享受更高的投资回报。
理财选择余额宝还是加薪宝好
银行只是代销货币基金,同种类型的货币基金很多收益率都高于余额宝。附注:可以登录天天基金网官方网站查询所有货币基金收益率及净值详情。
定投基金的过程中定投额可以改变吗?
定投基金是自由度非常高的投资方式,可以简单到设置好定投计划就置之不理,也可以设计出一整套非常精妙的定投方法来提高整体收益率。所以,不存在定投过程中可不可以改变的问题,而是改变金额有没有意义。
想要在定投过程中改变下定投的金额,无非是想在净值下跌的过程中多买一点以此获得高一点的收益。但是,如果了解了基金定投的全貌以后,我们会发现,只是零星做几次改变是徒劳的,真的要对净值有重大影响,要改变的是整个定投计划,这个就会涉及到时机的把握,但是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很低。
超长周期的定投计划中,改变一两次的定投金额对结果没啥影响基金定投有点类似银行的零存整取,都是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周期里积累一小份一小份的钱,等到要用钱的时候再一次性取出来,只要时间足够长,这会是很大的一笔资金。
我们假设一共会进行长达30年的定投,每个月投一次,一共会投入360份资金,在定投的过程中改变1-2次的定投金额会对最终的结果有啥影响呢?几乎没啥影响。
2份资金占总体资金的1/180,占比不到0.6%,就算这2份定投的收益比其他358份定投高出一倍,对总体收益的影响也不到0.6%。
所以,如果是在足够长的定投周期中改变几份定投的金额,对整个投资收益的影响微乎其微,这种改变也没啥意义。
大幅低估阶段改变一大段的定投金额才能撼动最终收益率,但是限制条件太多,可操作性低要想影响整体收益率,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基金低估阶段,改变足够多定投份额的金额。
还是按照刚才假定的30年周期的定投,我们怎样做才能明显改变定投计划的最终收益呢?
假设从一只基金净值为1时开始定投,每月定投1000元,30年累计投入36万,在定投计划结束时假设最终净值是5.7,最后一共取回了100万。我们选3段时间来看看改变金额对最终收益的影响。
假设1,在基金定投的第二年,基金净值跌倒了0.5,并且在0.5这个位置徘徊了1年,此时我们将定投金额增加1倍到2000,那么增加的1.2万在30年后变成了6.8万,收益增加了5.6万,对最终收益的影响是5.6%
假设2,基金定投的第15年,基金净值到2.5的时候,我们将定投金额增加到2000,增加的1.2万在30年后变成了2.68万,收益增加了1.48万,对最终收益的影响是1.48%假设3,基金定投的倒数第二年,基金净值到5的时候,我们将定投金额增加到2000,增加的1.2万在1年后变成了1.368,收益增加0.168%从上面的几个假设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通过改变定投金额来提高收益率只能在基金净值比定投计划结束时的净值低很多才能有效,上面的例子里,定投计划结束时净值是5.7,在早期净值是0.5时增加定投资金对最终收益的影响很大,而到计划结束前,净值为5时再改变定投金额已经不影响大局了。
选择定投基金的人大部分没有上帝视角,想通过改变金额提高收益没有可操作性尽管定投不一定能完全抹除择时的影响,但是选择定投的人,大部分是不具备择时的能力的。在定投开始的时候,确定定投计划结束时的最终净值是多少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能力范围,所以想通过在远低于最终净值的位置增加定投金额来提高收益率就变得没有可操作性了。
最后总结一下,在定投基金的过程中当然可以改变定投金额,但是改变少数几份定投资金的影响微乎其微,想通过改变很多份的金额来提高收益率的又操作性很低,所以在定投过程中改变金额的意义不大。
喜欢请点赞,更多财经问答欢迎关注金融笔记的头条号!
为自己买书、报课程、买更高配置的工作设备算一种投资行为吗?
行为本身没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人,行为的执行者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行为就是什么样的状态。
第一,如果买来的书、报的课程、更新的设备,能用到实处,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眼界、心态,那这毫无疑问就是一种投资,而且是一种最划算的投资。很多名人大佬都有这样的观点,“投资自己是最划算的”,如果你能通过读书、上课、硬件升级而得到能力或技能的提升,让你走上一个新台阶,那么花掉的那些钱就是最有价值的,在未来的回报也会非常之高,可以算是超高回报率的完美投资。
第二,如果买来的书不看或书本身就没营养(比如娱乐八卦刊物)、报的课程不上、更新设备只是为了玩游戏更爽,那这就只是消费或消遣,算不上是投资。虽说“开卷有益”,但那是对于经典来说的,在现在这个泛娱乐时代,很多书刊杂志其实没什么营养,充斥着各种绯闻八卦和不靠谱的小道消息,闲来无事的时候消遣一下可以,上厕所时翻两页也行,但要把买这样的书算成投资可不妥,它消耗了你的时间,却并未带来什么收益。报班和买新电脑,跟买书是一个道理,如果不能给你带来能力的提升,只能算是提升生活品质,属于消费行为,并非投资行为。
第三,最常见的现象,是凭着“三分钟的热度”立下宏愿,决定努力奋斗,结果书只翻了两页、课只上了一节、设备更新后却不发挥作用,那就只能算是从投资自己的立场出发,却因为不懂坚持导致无疾而终了。这可能是最寻常的原因,听朋友说某本书很好,就兴冲冲地买了回来,打算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结果却根本看不进去。听大家说某老师的课不错,一冲动也去凑了个热闹,结果一节课还没上完就兴趣索然。人特别喜欢在情绪高涨时立志,真正行动时却很难坚持,几乎所有人都有类似的经历。
归根结底一句话,行为本身没有绝对的对错,因此也没有固定的评价标准,你是怎样的人,你的行为就呈现怎样的状态。
关于买基金为自己加薪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