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最后晚餐 水皮:早加息

股市最后晚餐 水皮:早加息 更新时间:2010-1-26 4:43:24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导 读:  李伟:股市最后的晚餐即将到来 与这个时刻赛跑  水 皮:晚加息不如早加 应尽快利空出尽  金岩石:近期股市波动很正常 中国经济今年前高后稳  尹中立:基金满仓可能导致基金集体判断失误  鲁比尼:无W型经济复苏 下半年股市调整  李大霄:A股估值走向平衡 四大板块将上涨  巴曙松:监控房地产价格 稳定市场通胀预期  李 晶:预计央行将逐步收紧政策  沙黾农:收割时节不要割肉

李伟:股市最后的晚餐即将到来 与这个时刻赛跑  2010年开年后的股市,即将满月。在经济V型反转的欣喜中,剧烈动荡的市场却没有给投资者带来一丝一毫希望的亮光,反而在向下蹦极的惊险游戏中,让参与者损兵折将。   2009年12月份和年度宏观数据本周在万众期盼中出炉。一份靓丽的2009年期末考试答卷,在得到高分的同时,隐藏在试题中的那些深刻、难解的矛盾和纠错,却留给了2010年的市场。   我们看到,在去年四季度GDP达到惊人的10.7%和年度GDP达到8.7%的同时,全年新增贷款也达到了创纪录的9.7万亿元人民币,货币供应量也达到了创纪录的60万亿元。再看看由此带来的12月CPI和PPI的快速增长,这些数据如此强烈地碰撞、叠加在一起,让这张得高分的年终试卷,在令人欣喜之后,立即显示出它令人强烈不安的面目来。   股市就在这不安中,小涨暴跌,神经质地进行蹦极表演。   在2009年末各大券商所做的3600点甚至4000点以上的眼花缭乱的策略报告后,《每日经济新闻》以《2010增长的烦恼》为主题,也做了一个年度策略报告。现在看来,那些我们当初担心的烦恼正渐次而来,有些烦恼来得比预想的还快。   为了审视目前的市场,且得出尽可能正确的结论,我们必须认真观察造就2009年牛市的基础性原因。纵观2009年牛市,我们一直认为,三大基础性因素贯穿始终:经济复苏的预期以及复苏本身,是2009年牛市的最大牵引力;密集的刺激政策,是市场持续上扬的兴奋剂;巨量、泛滥的流动性体系,是牛市直接的推进器。而现在,这三大基础性因素,相继发生着改变:复苏已从预期变成了现实,这对于炒预期的股市来说,已产生了审美疲劳;刺激政策从密集出台在向渐次退出演变;巨量的流动性虽然短期还将维持,但随着政策的逐步收紧,这些流动性最终也将被吸收。   那么,我们来审视2010年的市场,有无新的上涨驱动力接替这些牛市基础性驱动性因素呢?至少现在我们还看不出来--这也是2010年元旦以来,《每日经济新闻・证券周刊》持续提示风险的根本原因。   除了股市估值因2009年大涨已经高企,今年还有很多新的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加:大小非和全流通;新股扩容、再融资和国际板;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带来的做空机制等。在这些不确定因素中,大小非和全流通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今年将是市场彻底实现全流通的一年,这将是一个沪深股市历史性的重大事件。巨量的股改大小非、新股限售股将解除限售,市场将进入一个彻底意义上的全流通时代。记得在《复苏2009》特刊中,在论证2009年巨量解禁的大小非不会对市场造成危害的原因时,我们谈到了三个理由:一是股指处于上涨初期,股价向上是确定的,大小非不会贱卖;二是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低廉的资金价格和融资的便利,大小非没有减持股票套取资金而支援实体经济的压力;三是股东在低位减持,反而会造成市场上投资者对解禁大小非的追捧和接盘。可是,今年应该变了。股价高企后,多数大小非面对如此暴利,不会当傻瓜而没有减持抛售冲动,正所谓不卖白不卖,傻瓜才不卖;而货币政策收紧后,面对获取资金的困难和资金价格的高涨,部分大小非迫于实体经济资金需求,也可能被迫减持。如此等等。   因此,我们对影响2010年股市的因素可以做一个基本概括:2010年,宏观政策的变化将是股市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巨量解禁的大小非将成为股市最大的不稳定力量;通胀预期和现实的通胀将成为股市最大的扰动因素。   而就目前来讲,货币政策事实上的转向,将是对股市最现实的考验。上周六,央行相关负责人明确宣布,调高存准率不是货币政策的转向。许多监管层官员和学者们也纷纷认同这个观点。可是,现实毕竟是现实。货币净回笼、三率调整、信贷收缩、房地产政策转变,此类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在一个不变的表象下,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这就像昨日的北京清晨。   早晨7点刚过,睁开惺忪的睡眼,落地窗的玻璃已被罩上一层柔柔的霞光,鳞次栉比的高楼沐浴在温馨柔和的朝霞里。抬眼远望,虽然天空已被高耸入云的无数高楼楼顶撕扯得破碎不堪,但在万丈霞光的映射下,依然显出碎片式的湛蓝而美丽。更远处的天边,太阳正冉冉升起,把天边的云彩染得多彩而绚丽。   多么晴好的日子!宛若夏日来临。   然而,那霞光的冷峻和清冽,那街边沾满污渍的尚未融化的积雪,那窗外传来一阵紧似一阵、奔突呼号、凄厉啸叫的北风,立即让我明白,这不是夏天!在这看似热烈夏日的表象下,骨子里却已然是冬天的最深处了。   目前的货币政策环境,不就像有着夏日表象、却实际上已经是隆冬的北京清晨的风吗?   短期指数的走势谁也看不清楚,也许会维持震荡运行的趋势。但是,谁都清楚,可能那最后的晚餐即将到来,大家现在正在做的,就是与那即将到来的时刻赛跑而已。

水皮杂谈:晚加息不如早加 应尽快利空出尽

美元走强的背后可能是欧盟经济的两次探底;中国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只是为了对冲流动性;创业板泡沫破灭的契机可能就在股指期货提出之时。   经济生活是错综复杂的,眼见为实有时不见得就是真实的,否则也就没有本质上这个概念了。   国家统计局公布CPI数字之后,市场反应迥异,数字全年为-0.7%不出意料,让人意外的是12月份为1.9%,而且不光CPI的数字增幅迅猛,即便是长期滞后的PPI的数字增幅也相当的可观,12月份居然为1.7%,和CPI仅相差0.2个百分点,大有后来居上领涨之势。   如何看待CPI和PPI的增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投资者却不得不高度关注,因为不同的解读不同的结论会导致不同的政策选择,从而会对市场甚至中国经济的走势形成不同的影响。   在水皮看来,CPI的走强既有偶然,也有必然。偶然的因素在于12月份天寒地冻导致农副产品的供求短期发生波动,价格上涨过快,而涨价的CPI中吃的权重过重,反应过于敏感;必然的因素在于2008年的基数相对偏低,当月的增幅不过1.2%,在相对偏低的基础上有1.9%的增幅,不值得大惊小怪。同样的原因,外贸进出口在12月达到32%的惊人增幅也不能说明中国的出口又迎来了春天,欧美的经济其实并没有摆脱二次探底的威胁,更何况还有一个年底的圣诞季节性因素,就此判断中国经济可能走上过热的老路难免有点轻率,就此改变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不负责任的。   不过,未雨绸缪也是必要的,宏观调控既然是一种逆向调控,那么就要打出一定的提前量,要有点逆潮流而动的勇气和魄力。   中国经济过热吗?   从2009年的全年数字看,GDP为8.7%,虽然比8%高出不少,但是距离9%还有点距离。经验数字告诉我们,GDP超过9%,经济有可能过热,但是如果分季度看,我们会发现,一季度是6.1%,二季度是7.9%,三季度是9.1%,四季度是10.7%,四季度的增速已经和2008年的一季度走平,而CPI虽然全年依然是-0.7%,但是从最低点的2009年7月-1.8%算起,半年之中逐月上升,11月由负转正为0.6%,12月已升到1.9%,高低相差3.7个百分点,经验数字同样告诉我们CPI超过4%,所谓的通货膨胀才会变成现实的压力。   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情况,加息有加息的理由,不加息则有不加息的理由。   那么加息是否就一定意味着货币政策从紧呢?如果从紧的话,是不是又意味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说一套做一套呢?流动性会不会就此流失了呢?   早年间,水皮曾经有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加息的过程就是牛市的过程。中心意思就是进入加息周期的前提是经济景气上升,公司业绩受此影响也同样处于上升通道,而业绩的提升恰恰是股价上升的前提,也是最可靠的根本。和现在不同的是,处于加息周期的货币既不叫宽松也不叫从紧而叫稳健,现在争论货币政策叫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货币的投放量究竟有多大?   2008年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信贷增量当年是4.9万亿,2009年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信贷增量是9.6万亿,2010年从已经披露的信息看,信贷增量会在7.5万亿左右,增幅达到18.75%,这个增量对于现实经济的需求而言是足够的,流动性不会受到影响。如果信贷规模确定的话,那么,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也好,加息也好,更多地侧重的是规模控制下的结构的调整,或者是行业的或者是地区的,或者是金融机构的不同性质。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上可以考虑排除农信社,那么在加息上就更可以考虑不同地区资金量的需求、不同行业目前投资冷热的状态,比如房地产的信贷,而在信贷规模一定的情况下实行差别加息,即存款加的少,贷款加的多的话,那么加息的直接效果就是在控制了相关行业过热投资的同时又加大了银行的利差收入,对银行股构成直接利好。   如果一定会加息,那么晚加不如早加,即便是利空也是一天出净;如果是利好,那么也早一天让市场放心;如果是暴风雨,那么不如来得更猛烈些吧!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DeFi

人身损害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