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定增案频出产业龙头竞相加码新动能

风乍起,产业龙头乘势而上,纷纷开启大手笔再融资,加码新动能。

据统计,二季度以来,已有325家公司披露定增方案,合计募资金额约4600亿元。其中,规模在数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融资方案频频出现,市场热度提升明显。

与此前一轮再融资潮相比,近期启动的定增案例有着鲜明特点:在募资主体上,宣布大手笔融资的几乎都是产业龙头;在募投方向上,募资大多投向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产业,或者与科技密切相关的产业升级;在募资方式上,龙头公司大多没有选择“锁价”方式,而是面向更多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随行就市”。

在高禾投资管理合伙人刘盛宇看来,注册制改革下,“核心资产+细分龙头”抛出再融资方案,可以促使创新资本形成,并发挥行业龙头效应,带动细分行业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技术迭代,有助于新一轮技术变革。

募巨资,产业龙头竞相开启再融资

在此轮定增潮中,预计募资金额超50亿元的公司有21个,涉及资金规模约1560亿元。虽然在公司数量上的占比仅为零头,但募资金额占比达三分之一。其中,蓝思科技、紫光股份、浙商证券及中国化学的定增募资规模均预计达百亿级。

7月4日,中国核电披露定增预案,拟募资不超76亿元。其中,53.51亿元用于福建漳州核电厂1号、2号机组项目,不超22.49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定增对象为包括控股股东中核集团、关联方中核新兴产业基金在内的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其中,中核集团拟认购金额不低于5亿元、不高于15亿元;中核新兴产业基金拟认购金额不低于2.9亿元、不高于3亿元。

中国核电是国内核电领军企业,核电装机容量占国内核电的半壁江山。公司此番募资投向漳州核电项目,将进一步提高公司整体装机容量及发电能力,进而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此前的6月30日晚间,被视为国内企业级SaaS龙头的用友网络也抛出定增计划,拟募资不超64.3亿元,用于用友商业创新平台YonBIP建设项目、用友产业园三期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及归还银行借款。据悉,YonBIP项目致力于破局此前由外国巨头占据的高端市场。公司在方案中直言,目标是服务超千万家的企业客户、汇聚超10万个的企业服务的生态伙伴、连接超亿人的社群,实现千亿营收。

在投行人士看来,龙头公司大举启动再融资计划,说明市场对其竞争力、募投项目发展前景的认可。

谋创新,借力资本全面提升科技实力

与此前再融资潮相比,近期的定增方案大多瞄准科技方向发力,有的是公司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科技属性,有的则是通过定增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科技实力。

业内人士认为,这符合市场各方支持科创的大趋势。刘盛宇举例称,特斯拉在2019年和2020年通过美国资本市场再融资合计约20亿美元,从而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的引领者。这些融资都是通过偏权益完成。与之相比,国内新能源车企较难拿到如此体量的股权融资,很难与之竞争。

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紫光股份4月30日披露定增预案,拟募资不超120亿元,用于“面向行业智能应用的云计算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5G网络应用关键芯片及设备研发项目”“新一代ICT产品智能工厂建设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凭借此次定增,紫光股份将加码布局云计算、5G网络等先进技术应用。公司表示:“在云计算、5G网络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大投入,承担起领军者的角色。”

又如蓝思科技,其7月1日披露的定增募集说明书显示,公司拟定增募资不超150亿元,用于长沙园智能穿戴和触控功能面板、车载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3D触控功能面板、工业互联网产业应用等项目建设。其中,智能穿戴和触控功能面板项目面向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车载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项目面向智能汽车;工业互联网项目更是致力于公司长期的产业转型升级。

广迎客,“随行就市”面向更多投资者

龙头公司启动定增方案往往会获得市场追捧。目前来看,这些公司并未对定增参与者设定过高门槛,也没有为引入战略投资者量身打造,而是采取更加市场化的市价发行方式,面向更多投资者。

按照现有规则,定增有两大核心要素:定价方式和定价基准日。定价方式有两种:定价和竞价。定价基准日主要有两种: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和发行期首日。一般而言,上市公司或者选择以董事会决议公告日为定价基准日,采用定价方式发行,即方案一披露就确定发行价格,俗称“锁价”;或者选择以发行期首日为定价基准日,采用竞价方式发行,即价格跟着二级市场“随行就市”,又称“市价”。

一般而言,定增参与者更青睐“锁价”方式,这样可以在方案披露时就确定价格,但需要参与者是战略投资者。在近期披露的定增方案中,“锁价”方案较少,“市价”方案更多。对此,上述投行人士认为,一方面是上市公司希望尽快推动项目,市价方案更加便捷;另一方面,市价方案可面向不超过35名投资者,能引入更多的投资方。

“还有一点,产业龙头本身的总市值和股本体量都比较大,按照定增30%上限规则,其增发融资规模较大,找寻一两个战略投资者的难度不低。所以,这些公司更倾向于6个月期询价模式,吸引最多35个投资者参与。”刘盛宇说。

需要注意的是,有着“龙头公司”“投向科技”等标签的定增方案正越来越多地出现。上述投行人士称,二级市场热度快速提升,给龙头企业尤其是科技类龙头公司更好的估值,使其更有意愿推出大体量的再融资计划。“现在趋势已经形成,预计会有更多的大手笔定增出现。”

币大师

港美圈

智行理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