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盈基金不能承受的业绩人事之重
宝盈基金:不能承受的业绩、人事之重
宝盈基金:不能承受的业绩、人事之重 更新时间:2010-12-16 7:43:34 评选理由:1.业绩长期靠后,成立十年来依然在为生存挣扎。尽管2009年宝盈泛沿海三度更换基金经理,但依然难以摆脱倒数第一的命运。于是,宝盈基金的股东开始了股权转让,联合证券、重庆国际信托、天津信托、山东国际信托退出宝盈。 如今的宝盈面临的已不仅仅是业绩差的问题,人才缺失已成为一个大麻烦。宝盈基金已经到了求生存的关键时刻了。 业绩长期垫底 宝盈泛沿海是基金排行榜上业绩垫底的常客,今年以来该产品亏损24.32%,在全部577只产品中排名倒数第二。该基金2007年以来,该基金就不曾摆脱过垫底的排名。2007年5月9日至2009年5月12日,该基金以-18.1%的业绩落后于同类平均收益-4.16%,在80只同类产品中排名第73名;而在2009年12月26日至2010年12月9日,其收益率仅为-24.32%,在全部577只产品排名倒数第二。 尽管2009年宝盈泛沿海三度更换基金经理,但依然难以摆脱倒数第一的命运。2010年以来,随着掌管该基金的投资总监陆万山、基金经理夏和平先后离任,加盟宝盈仅一年的高峰自11月中旬成为该基金的掌舵人。高峰还同时担任宝盈旗下宝盈鸿利和基金鸿阳的基金经理。易天富数据显示,截至12月10日,宝盈泛沿海的基金净值仅为0.4927元。历时3年,先后历经5位基金经理的宝盈泛沿海,业绩垫底的命运能否因此而改变,市场拭目以待。 目前宝盈管理的9只产品中,除了宝盈鸿利收益和两只债券型基金外,其余产品全部亏损。与宝盈泛沿海命运相似,宝盈策略增长也处于垫底位置,今年以来亏损了14.07%,排在544名。宝盈鸿利收益、宝盈资源优先也均排在后面的20%。 业绩不理想,规模自然难以上去,业绩和规模高度相关,这在竞争激烈的基金行业,绝对是一个恶性循环。宝盈这几年的业绩基本都处于垫底的位置,这也压制了公司规模的扩张。资料显示,宝盈成立于2001年5月,但截至目前,公司仅管理9只产品,资产规模总共也就80.45亿元。而华商和兴业旗下单只基金的规模就分别超过了100亿元和180亿元。率先打造旗舰基金的广发基金,资产规模更是超过了1000亿元。 成立于2001年的宝盈基金实属于业内第二批成立的基金公司,作为国内第12家成立的基金公司,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显然是目前为数不多的老牌基金管理公司,然而成立近10年来,宝盈却一直停滞不前,而同期成立的基金公司如今大部分已是基金行业的中坚力量。同期成立的易方达基金公司,资产管理的规模已超千亿。 管理层“大换血” 由于股东纠纷和长期背负的业绩压力,今年下半年宝盈基金的核心团队几乎被全部替换。8月6日,公司总经理陆金海辞职,督察长刘传奎、副总经理于志辞职,汪钦及孙胜华分别担任总经理和督察长。9月初,投资总监陆万山离职;11月9日,副总经理胡东良离职。11月19日,负责投资管理工作的基金经理夏和平辞职。 分析人士认为,股东压力引发管理层动荡,进而导致人员流失,人才流失影响使得规模萎缩,规模萎缩反过来会受到更大的股东压力,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是几乎所有的小基金公司面临的困境。 有公开统计数据显示,在宝盈基金上任总经理掌舵的近4年间,宝盈鸿利基金、宝盈鸿阳基金均换了四任基金经理;宝盈泛沿海和宝盈策略基金各换了三任;核心优势基金虽然成立仅11个月就换了三任基金经理;债券基金和资源优选基金均换了两任。 然而由于业绩长期垫底,资金规模过小,经营状况又面临太多的不确定性,这样的公司对人才似乎缺乏吸引力。宝盈基金短期内能否形成人才梯队建设,外界基本上都持怀疑的态度。 股东纠纷成祸根 分析人士认为,宝盈的根本问题在于股东纠纷。起初,宝盈基金股东为外经贸信托、联合证券、重庆国际信托投资、山东省国际信托及天津信托等5家公司。外经贸信托和联合证券分别占25%的股权,其余3家分别占16.67%的股权。由于股权相差不多,各股东相互抗衡,失去话语权。 于是,宝盈基金的股东开始了股权转让,联合证券、重庆国际信托、天津信托、山东国际信托退出宝盈。新的股权结构为衡平信托公司持有49%、成都工业投资经营公司持有26%、外经贸信托占比25%。2005年10月,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收购衡平信托72.39%的股权,成为这家信托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此后,衡平信托易名中铁信托。宝盈基金也形成现如今的股权格局。其中的问题就是中铁信托一股独大,老股东外经贸信托沦落为小股东。资料显示,外经贸信托是中国中化集团的子公司。 据媒体报道,当初在总经理陆金海的人选问题上,两大股东一直意见不统一,当初陆金海是被中铁集团力推上来的,对外贸易信托极力反对。媒体曝光证监局要求陆金海“下课”后,杨自理曾公开对媒体表示对新任总经理的要求是“管理合规、对基金持有人负责和对股东负责。” 来年投资展望:人才是基金公司最宝贵的资产。要求一家自老总到基金经理各层面均大洗牌的基金公司取得良好的业绩是不切实际的。来年又是投资环境复杂多变的一年,新上任的管理层能否力挽狂澜还是一大问号?建议投资者对其还是“眼看手勿动”,毕竟钱赚得不容易,投资要谨慎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