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添富基金陆文磊:影响“通胀”走势的四种关系

汇添富基金陆文磊:影响“通胀”走势的四种关系 更新时间:2011-3-29 10:27:14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汇添富保本混合基金基金经理 陆文磊  今年1、2月份的物价数据时高时低,每次都偏离市场预期较多,一时间通胀俨然成为了市场的“命脉”。在很多投资者看来,通胀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防通胀已经成为今年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只要通胀高企,政策就难以放松,市场就难言乐观。但如果仔细对通胀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可能问题就没有那么简单,在我看来,认为至少有以下四个关系是需要思考的。  首先,是同比和环比的关系。今年市场对通胀的一个普遍预测是前高后低,上半年通胀压力大于下半年,这主要是针对同比数据而言的。但同比数据有个重大的缺陷,就是受到基数的影响。市场是具有前瞻性的,影响市场的是通胀的变化速度,但这个变化速度用同比数据是无法有效衡量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有一个价格指数,过去12个月始终是100,但这个月指数上升至105,那么本月的同比涨幅就是5%,但如果接下来的11个月指数都保持在105,每个月的同比涨幅仍都是5%,然而价格实际上已经不涨了。正是因为同比数据存在缺陷,所以欧美等国家公布的统计数据,除了同比之外,还有季节调整以后的环比数据,后者更能真实的反映通胀的变化速度,对市场也更有参考价值。我国统计局从今年起将开始公布一些重要指标的环比数据,这是一个很大的改进。从同比的角度来讲,今年CPI前高后低仅仅是一个计算的结果,并不意味着通胀压力前重后轻。即便从同比来看下半年CPI涨幅确实会下降,但如果新涨价因素明显使得CPI回落的速度较慢,市场仍然会作出反应。  其次,是通胀数据与真实通胀环境的关系。目前,市场对通胀的关注往往聚焦在CPI上,如果说CPI是测量通胀的一个温度计的话,光用这一个温度计是无法及时、有效、全面的测量通胀环境的。CPI主要反映的是下游的消费品价格,生产资料价格并未涉及,并且因为某些原因,统计数据和人们的实际感受可能存在差异。我记得在2003-2004年经济过热时,业内有一篇著名的报告,叫“没有温度的高烧”,非常形象,当时新一轮经济周期起来后,上游的产能瓶颈已经非常明显,通胀的环境已经形成,但CPI却非常低,到04年年中前后才开始上升。所以,CPI在很多时候都是比较滞后的指标,如果要前瞻性的看待通胀环境的变化,并判断政策走向,需要观察包括PPI、重要产品的产能和供求等多方面因素,并结合实际感受去做出判断。  再次,是通胀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多高的通胀算是高通胀?会挑战政策的底线?在看这些问题的时候,市场会把目光集中在通胀的短期波动上,而忽略不同经济阶段通胀中枢的变化,事实上,后者也是不容忽视的。过去10年,中国的CPI平均年涨幅只有2.2%左右,是一种典型的“低通胀、高增长”状态,这在无形中造成了3%的CPI似乎是一个政策分水岭的概念,3%以上的通胀被认为是较高的通胀。实际上,过去通胀较低背后很重要的经济动因是劳动力的未充分利用,但随着劳动力拐点的到来,以及人均资源消耗量的增加,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价格持续上涨很可能是一个难以避免的趋势。很多国家在劳动力拐点出现以后,都经历过一个比较长时间的相对高通胀阶段。而像美国如此成熟的经济体,在经济增长率4-5%的时候,CPI年涨幅超过3%也是常有的事。未来10年,中国的通胀中枢比过去10年上一个台阶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如果通胀能维持在3-5%的区间,同时伴随8-9%的经济增长,仍然是一个完全可以接受的组合。所以我认为未来几年市场对通胀的容忍度会有所提高,但无论对居民还是对政策制定者都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一些关键经济变量,如利率水平、债券收益率、资金成本等也需要与通胀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目前这个过程正在进行之中。  最后,是通胀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宏观政策的作用是熨平短期经济波动,但对于结构性因素或突发的供给层面冲击引起的通胀是无能为力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发达国家的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往往会更加关注核心通胀指标,即把食品、能源等短期波动比较大的因素剔除在外,目的就是为了避免短期扰动因素带来的通胀波动对政策的干扰。而考察目前我国通胀的动因,其中劳动力成本上是一个因经济结构变动而产生的中长期问题,而气候、中东局势等因素带来的食品、能源价格的波动属于外部冲击,这些都不是货币政策所能解决的,也带有短期性,相信决策层在制定政策时对这些问题也会有所考虑,因此简单的将通胀高低与紧缩力度强弱划上等号是不可取的。  由以上的几点思考推导出的结论是,就通胀对市场的影响而言,我认为目前通胀的警报并未解除,但未来几个月CPI同比涨幅可能高于5%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关键的时间窗口在二、三季度,未来新涨价的因素――包括房租、粮食收成、猪肉、公共产品提价、大宗商品涨价对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的传导等,才是需要密切关注的。通胀和紧缩之间也不是直线关系,宏观调控针对的是整个通胀环境和通胀预期,目前从PPI、非食品CPI和居民通胀预期等数据分析,通胀压力并未减轻,从而政策短期内也不会放松,但去年四季度和今年1、2月份政策收紧的力度已经非常大,部分经济指标也开始有所回落,并且按照目前CPI的走势,全年尚不会显著高于4%的调控目标,所以暂时不用过于担心政策过度收紧的问题。如果二、三季度出现的新涨价因素会导致全年CPI涨幅超过5%,那必须引起警惕,政策面临过度收紧的可能。另外,从中期来看,未来通胀温和走高可能是一个大趋势,市场对通胀的容忍度会逐渐提高,5%以内的通胀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当新的平衡逐渐实现的时候,即便是4-5%的通胀也不会再成为市场的困扰。

影像测量仪仪

光学测量仪

三次元影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