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欲赴港上市靠盲盒净利暴增…能挺多久似乎也是个“盲盒”

新三板摘牌一年后,此前以“盲盒”玩法名声大噪的潮玩公司泡泡玛特,又于近日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然而,虽有三年暴增近300倍的净利润,但由于十分依赖爆款IP和盲盒玩法,泡泡玛特未来还能赚多久,在不少人眼中似乎依然是个“盲盒”……

1

泡泡玛特欲赴港上市

净利润三年暴涨近300倍

6月1日晚间,已成立十年的泡泡玛特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由摩根士丹利、中信里昂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招股书显示,泡泡玛特2017年、2018年、2019年营收分别为1.58亿元、5.15亿元、16.83亿元,几乎是每年翻三倍。

净利润方面,公司2017年至2019年分别实现156万元、9952万元、4.51亿元,三年内暴涨近三百倍。

毛利率亦是稳步提升,从2017年的47.6%增至2019年的64.8%,可说是赚得盆满钵满……

据此前报道,泡泡玛特最初是一家单纯的潮流玩具店,但到了眼下,依照公司招股书援引的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数据,按零售价值计,泡泡玛特眼下市场份额为8.5%,是中国内地最大的潮流玩具品牌。

据企查查数据,自2010年成立的泡泡玛特,至今已完成八轮融资。从最早天使轮的600万融资,到今年的超1亿美元战投,公司的估值也在不断上升,有消息显示,如今泡泡玛特估值约为25亿美元。

投资方这边也是“大佬云集”,包括华兴新经济基金、正心谷资本、蜂巧资本、红杉资本、启赋资本和黑蚁资本等。

形势仿佛一片大好,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也曾放出豪言,希望泡泡玛特五年后能成为“国内最像迪士尼的那家公司”,拥有大量的有价值的超级IP,去孵化以及挖掘出更多国际化IP并将其商业化。

然而,一切真能如预想那么顺利吗?

2

IP独木难支被曝抄袭

泡泡玛特还能赚多久?

上市消息虽然关注不少,却也有不少观点对其未来的盈利状况表示担忧。

事实上,2014年至2016年间,泡泡玛特曾连续3年亏损。2017年1月虽成功曾在新三板挂牌,可很快又于2019年3月摘牌退市……彼时公司市值20亿元公司对此的解释是“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计划作出的商业及战略决策”。

时至今日,泡泡玛特再次冲击上市,似乎又有了不少变化。

按泡泡玛特的说法,IP是公司的业务核心。

据公司招股书,泡泡玛特眼下运营85个IP,包括12个自有IP、22个独家IP及51个非独家IP.2019年,泡泡玛特自主开发产品贡献收入占比为82.1%,在这些自主开发产品里,自有IP占比37.2%,独家IP占比35.4%,非独家IP占比9.5%。

其中,Molly系列为公司带来的收入最多,却有观点指出,但在最近的半年里,泡泡玛特的新品已少有Molly系列。

据介绍,基于Molly形象自主开发的潮流玩具产品的销售额分别约占泡泡玛特2017年、2018年及2019年总收益的26.3%、42.6%及27.4%。

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并无法确保Molly的受欢迎程度能一直保持在其现有水平,如果Molly受损害或未能保持其目前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则将面临没有替代品的困境。

事实上,除大卖的Molly系列外,泡泡玛特的其他自有IP眼下销量难言可观,如Dimoo、BOBO&COCO、Yuki等IP,2019年销量仅占总收益的5.9%、1.5%、1.4%。

此外,想要对标迪士尼的泡泡玛特,还在今年曝出了抄袭事故。

今年2月,公司旗下的ALYA系列产品,被指抄袭娃社“DollChatueau”2017年的产品,最终,泡泡玛特在官微发出声明道歉,随后召回并下架相关产品。

有分析表示,这或也从侧面印证了潮玩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相关产品的设计同质化也因此愈加严重。

即便不提同质化问题,已拥有IP也可能因为授权协议到期而产生风险:因部分产品根据授权协议开发,授权期限通常在1-4年,其中有的不会自动续期,届时不再有权出售产品,可能对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3

盲盒制胜?

公司未来或也如“盲盒”

另一方面,“盲盒”这种销售形式也被视作公司的“制胜法宝”之一。

在一些观点看来,盲盒对外带来的不确定性,可以有效提升消费者继续购买的欲望,充分留住“回头客”。像是在2019年,泡泡玛特注册会员的整体复购率,就达到了58%。

也有观点指出,玩盲盒其实也有兴奋期,但前期由于系列数较少,玩家更容易集齐以获得成就感,因此继续购买的欲望也会越强。但由于由于公司不断推出新品,前期购买者的投入越来越多,最终却发现始终难以“集齐”,导致“退坑”者越来越多;而新玩家方面,却会因为前期产品的重头收集难度更大,因而形成壁垒,导致愿意因加入收集的人越来越少……

不仅如此,疫情也为公司的经营带来了麻烦,据介绍,泡泡玛特各个购物中心内的潮玩门店及自动售卖机,也在疫情期间关闭近三分之一。

资料显示,泡泡玛特的四种主要渠道分别为零售店、线上渠道、机器人商店及批发。其中,直营零售店的销售收入占比达43.9%,对公司的贡献最大。

即便不谈意外因素,直营零售店也为公司带来了不少的租赁成本,据公司招股书,泡泡玛特国内33个一二线城市的114家直营零售店,相比2017年的911万增加了近5倍。

此外,泡泡玛特产品的质量问题也长期受到关注。截至发稿, 记者查阅黑猫投诉平台合计有1338条关于泡泡玛特的投诉信息。

不得不说,根据招股书数据,泡泡玛特的潮玩市场排名虽占据第一,但8.5%的市场份额与第二名的7.7%其实也相差无多……虽然有着“爆发式”的业绩增长,但过度依赖Molly和“盲盒模式”的泡泡玛特,未来还能赚多久,似乎也是一个“盲盒”。

高速公路违章处罚标准

做人工智能的企业

股票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