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热转冷一月游基金首募骤然入冬
由热转冷“一月游”基金首募骤然“入冬”
延期募集,甚至发行失败――不断有新基金发出这类公告,其中不乏曾炙手可热的科创类基金。
今年以来一日售罄、比例配售的爆款产品身影不再,3月下旬开始,新基金发行从火爆“盛夏”骤然间急转直下,坠入冰封“严冬”。
在业内人士看来,海外疫情冲击下的市场向下调整和净值回撤,以及监管在公募产品宣传上的进一步规范,是让公募产品的发行活动由热转冷的主要原因。
北京一家大型公募机构渠道人士认为,对于未来基金市场发行是否有望复苏,仍然需要市场预期和情绪能否出现一定程度的边际改善。“海外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是否会进入拐点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如果有信号显示得到控制,经济开始进入复苏状态,那么后市的情绪也将得到好转,进而有利于更多的产品发行。”上述渠道人士表示。
由热转冷“一月游”
众所周知,基金销售的火爆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当下市场的整体预期。
2月份,公募基金扎堆发行,多家公司纷纷将发行节奏提速,这恰好是A股市场较为火爆的一个节点。上证指数从2月3日的2685.27点一路上涨至3月5日的3074.26点,创业板指更是从2月3日的1769.16点上涨至2月25日的2293.46点,大涨超500点。
在创业板的带动下,一轮上涨行情振奋人心,投资者跃跃欲试借道新基金入场分以图分一杯羹。
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一季度共有139只基金提前结束募集,其中,39只基金一日售罄。
其中多数产品为明星基金经理挂帅,引发投资者认购热情高涨,按比例配售是常见现象。
例如,去年包揽业绩冠亚季军的刘格菘在1月发行了其执掌的广发科技先锋,一天认购资金逼近1000亿元,最终有效认购申请确认比例为8.68%。
无独有偶,同样是明星效应,2月18日陈光明的睿远基金发行的睿远均衡价值混合基金单日认购资金高达1224亿元,刷新了公募基金的认购纪录。
此外还有交银内核驱动、交银科锐科技创、易方达研究精选等8只基金单日认购金额均突破100亿元。彼时,一日售罄与百亿基金交替频现。
然而,进入3月中下旬后,由于全球疫情爆发,海外市场接连触发熔断出现巨幅下挫,A股亦急转直下跟随回调。而市场的剧烈动荡亦进一步冲击着公募基金产品发行。
如今,提前结束募集或者按比例配售的盛况已难以看到,部分基金公司甚至发布公告,延长基金的募集期。
例如,华安安腾一年定期开放债券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原募集期为2月17日至3月17日,后决定将募集日期延长至5月15日。广发中证800ETF原定募集期为2020年3月23日至2020年3月27日,后公告募集日期延长至2020年4月3日。
不仅如此,此前一度受投资者热捧的科创类基金,在科技股大幅回调的当下热度锐减,其中民生加银基金更是把旗下民生加银科创3年封闭混合的募集期延长近3个月。
根据公告显示,民生加银科创3年封闭混合3月17日开始募集,定于3月31日募集截止。3月28日,民生加银基金发布公告,决定将基金的场外认购募集截止日由原定的2020年3月31日延长至2020年6月16日。
同样身为科创基金的平安科技创新3年封闭混合基金亦难逃延长募集的命运。原计划3月5日至3月20日募集,3月20日公告延长募集期至4月3日。
延长募集期是给产品“活下去”的希望,部分基金公司在市场冷对的情况下,选择公告募集失败。记者统计发现,3月以来,红塔红土盛新一年定开、中信建投半年鑫定开债、方正富邦尊利六个月定开债A共3只基金宣告了募集失败。
一家大型公募机构渠道人士对记者透露,3月下旬以来,公司统计直销平台和各个代销平台销售基金情况发现,这段时间基金销售创新低,可以说是冰点时刻了。“仅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变脸就这么快……”北京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市场人士感慨,“当时我们新基金还没批复,现在批下来了,结果市场热度骤然大降,没法跟领导交代了。”
多因素“制冷”
经济观察报记者多方采访发现,造成基金销售降入冰点时刻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业绩。
记者统计2020年成立的次新基金发现,全市场纳入统计的已建仓的权益类基金共计281只,今年以来回报为负的基金有208只,占比74%,回报为正的基金仅有65只,占比23%。
其中,今年以来,跌幅超过10%的基金有32只,占比11%,跌幅居前均为主要投资于海外市场的QDII基金。
而在主要投资于国内市场的基金中,华夏新汽车ETF、银华中证5G通信主题ETF、银华科技创新今年以来的亏损最大,幅度均超过了15%。
此外,创下认购纪录的网红基金―睿远均衡价值3年混合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也为负。年初至今,睿远均衡价值三年C下跌幅度为3%,睿远均衡价值三年A下跌幅度为2.97%,净值均在1元以下。“目前市场行情掉头,特别是成长股和科技股迎来了一个多月的估值下修,这种情况下多数公募的净值很难不被影响。”北京一位公募机构产品人士表示,“这本身也和公募产品的发行时点、发行节奏有关,有时候一些产品在市场的结构性高点大规模发行,浮亏就成了大概率事件。”“伴随海外市场的冲击,A股市场的调整还在持续,所以本身会对相关行业的估值预期带来打击。”上海一家私募机构分析师表示,“实际上在1-2月份的产品火热发行阶段,市场并没有预料到会有这样程度的调整和外围影响。”
市场单边下跌、业绩回撤较大,引发投资者热情骤减外,募集转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与监管规范基金产品的营销有关。
3月初,监管层下发了《严格规范宣传推介行为促进权益类基金健康发展》的监管通报,对基金产品的募集上限、配售比例等宣传推介内容进行了严格规范,同时指出,可以在宣传推介材料中作为风险提示事项予以列示说明,但不得以不同字体、加大字号等方式进行强调,不得作为销售主题进行营销宣传。
显然,打着“比例配售”、“限额”等名号销售基金的行为引起了监管的高度关注。还有部分基金公司或代销渠道借热度进一步“饥饿营销”尝到了甜头,而如今,不能再如此宣传的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销售效果。“在市场过热时,确实不规范的宣传情况会增多,因为大部分公募机构都希望借这个时点多发产品冲规模。”上述大型公募机构渠道人士表示,“但监管政策本身也会被视为一种隐形的调控信号,会对基金发行的节奏和情绪带来一定影响。”
此外,有城商行理财经理对记者透露,3月份发行比较艰难也和处于季度末有关,每个季度末的资金都较为紧张,银行端的揽储压力比较大,所以也加大了新基金募集难度。
“基金募集会涉及到储蓄搬家,虽然同业市场资金面并不紧张,但是一些中小银行也会在这个时点降低基金营销的积极性,为了季末的存款指标。”华南一家城商行理财经理表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