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大批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集中爆发,股东“爆仓”警报频频。一场驰援上市公司的大会战随即打响,监管层、地方国资、市场机构纷纷参战,为上市民企解困。

北京在全国率先行动,针对质押风险积聚情形,市区两级政府、国资、市场专业机构等协同发力,助力民企渡过难关。截至目前,北京辖区已有28家困难企业得到不同程度的救助。随着纾困政策和项目的陆续落地,困难企业的压力得到极大缓解。

三区设230亿专项纾困基金

股票质押,简单来说,就是股东将其持有的股票质押给证券公司从而获得资金,但如遇股价大跌,质押股票就可能被“平仓”处置掉,股东将面临一无所有的风险。

北京是上市公司的集中地,辖区内有300余家上市公司,超半数为民企,在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居多。北京证监局发现,去年北京辖区有超半数上市公司存在大股东质押情形,50家质押比例超80%,民营企业成为“重灾区”。

去年6月,北京证监局向市政府报告辖区上市公司大股东股票质押风险情况,受到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部署,本市各区迅速完成风险排查,并陆续通过国资平台投入资金数十亿元,对10余家辖区上市公司开展实质性的救助。海淀、西城、朝阳等3区分别设立专项基金,预计总规模达230亿元,已到位65亿元。不仅如此,各区还发行纾困债募集资金合计68亿元,进一步扩大了纾困资金来源。

朝阳区环保领域的上市企业东方园林,公司大股东股票质押比例一度超80%。更要命的是,股票质押还分散到20多家券商、银行,如果其中一家债权人选择平仓,很可能会引发多家“踩踏”。万般无奈之下,公司股东向北京证监局求助,请求施以援手。北京证监局对公司23家债权人进行协调,最终避免了极端处置方式,使得公司平稳度过兑付高峰期。同时通过国资受让公司股份、签署债转股协议等方式,这家企业重新获得了流动资金。

与东方园林相似,北京得到不同程度救助的上市民企已有28家。

政府“搭台”市场力量唱戏

为上市民企解困,既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也要发挥市场的力量——这是一条各方均能接受的纾困思路。

去年9月,上市公司集中的海淀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成立纾困基金,这其中,国资进入的意义不言而喻。海淀某家中小板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中竟有八大股东的股票高比例质押,公司一度徘徊在破产边缘。看到海淀国资进入后,银行及其他资金也积极跟进,先后向上市公司提供资金超30亿元,公司这才迎来转机。

市场化资金也在纾困行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了解,银河证券、中信建投、东兴证券等券商已分别牵头设立纾困基金,预计在全国范围内将撬动千亿级别的资金,北京地区也将根据项目落地情况配套相应资金。

此外,在相关部门指导下,中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稳妥有序处置股票质押融资业务风险,增强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通过信贷投放、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方式,扩大对民企的资金支持。

北京证监局局长王建平表示,现有纾困落地项目,均由政府及国资率先决策、率先行动,同时坚持市场化运作,有效保障了国资安全。

企业须承担调整成本

顺义区一家门窗制造业上市公司,在获得政府方面4亿元流动性支持后,公司改善资金状况,间接帮助公司大股东的到期质押获得展期;海淀区一家通讯设备企业,在各方协助下与运营商进行应收款确权并清收,让企业拿到“救命钱”……北京证监局介绍,去年下半年来以来,已累计组织召开债权人协调会议26次,多次协调债权人暂缓平仓、冻结以及协调质押给予展期,为企业化解风险争取了时间和空间。

“不会对所有企业、所有业务开展无限援助。”王建平表示,外部救助尤其是国资纾困,是对合规运作、有技术、符合政策导向的优质企业和业务提供短期的流动性支持,企业要走出困境,只有对自身资产负债做出实质调整,才能有效化解风险。

东方园林公司董秘陈莹坦言,企业现在有取有舍,通过资产处置、盘活,已逐步把企业杠杆率降下来。

今年,本市监管机构将继续做好风险监测,将民企质押风险和债券风险防控统筹考虑,督促企业积极自救,实质性地开展资产负债调整,承担必要的调整成本,避免错过最佳时机,尤其是要避免已经初步化解风险的公司出现风险反复。

门窗品牌

高档断桥铝门窗

隔热门窗

断桥铝合金门窗品牌

隔热隔音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