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抵用券(理财券有啥用)
经过2020、2021两个牛市,没有想到2022年会这么难,黑天鹅简直是满天飞。要不是前二年加紧学习,调整了心态,有点自己的感悟,真的不容易坚守 (─.─|||
疫情
身在上海,全程经历。事实上,因为老婆的关系,我们家对于危机准备还是做的比较多的,比如家里有急救包,口罩常买常新,储藏间买了饮用水和自热火锅等。所以,我一开始就不相信5天的预期,在29日特意买了两大包蔬菜运回家,预计支持7~10天。但谁能想到这波反扑如此凶猛,如此持久,城市瘫痪得如此彻底,尤其开始二周是最焦虑的,没有外卖,不能外出,买不到一点物资。要不是之前买了两大包蔬菜,做了准备,估计会被老婆骂一辈子。可是之后的抢菜,真的一言难尽,看着每天上海新闻发布会的内容,再瞧着老婆每天半夜12点蹲守,真的心塞心酸 (╥╯^╰╥)
当初笑话美国人抢卫生纸,现在也能充分理解了。这一次经历,等于是一次压力测试。疫情常态化的当下,作为小白更要准备充分,活着!快递一恢复正常,家里就买了一个203升的海尔冰柜。以前根本不会考虑,现在看来还是需要的,有备才能无患。
作为普通老百姓也曾动动摇过,想轻松躺平,天天核算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最近看到视频说,选择“躺平”的美国,青壮年中有20%出现了长期新冠症状,儿童则高达25%。最新统计表明,因新冠导致死亡的人群,年龄最多的是40~50岁了。
想想,有点后怕。
暴雷
今年河南多家村镇银行无法取现的事件爆出,我一点不惊讶,考虑到房地产不景气的现状,这几乎是必然的。关键是这个事件的处理,并不像之前营口沿海银行那样由国家直接出手解决,甚至连是否属于存款都模棱两可,出面处理的一直是地方政府。不久前,河南银保监局公告,对个人储户的本金分批进行垫付。注意(1)是垫付,不涉及到动用存款保险金。7月29日公告是对合并金额10万元至15万元(含)的开始垫付。更大的金额如何处理?超过50万的如何处理?(2)只有本金。
想想从4月开始那些提心吊胆的储户,所以从6月份知道这个事情的处理进展后,我就将所有智能存款提前支取了,换成了大额存单和增额人寿险。实在是怕了,小老百姓只要遇到一个,对家庭的冲击太大了。经历过P2P的洗礼,唯一的收获就是:理财中的风险绝不是嘴上说说的,再怎么重视都不过分。
股市
由于年初权益类产品的仓位只有16%,所以今年其实一直在慢慢加仓,心态比以前好很多。看到3%以上的大跌好像反而更加兴奋,也敢于在大跌的时候出手,只是结果喜忧参半吧,还需要不断淬炼。
今年股市,给我最大感受就是下来容易上去难,小市值波动剧烈。个人觉得可能还是受到房地产的拖累,暂时来说没有一个行业有那么大的体量可以完全替代它,所以涨起来总觉得不踏实,场外资金也不太敢大举买入白马股。
【中概】
从2021年7月开始买入,因为2021年上半年清仓过,所以盈利部分让自己对于开始的快速下跌有点失去警惕。现在回过头来看,感觉自己抄底有点早,听到大V嚷嚷、害怕错过就着急踏入了。卖出和买入的间隔太短,下跌的时间也太短,造成后面抄底略显被动。这里也能看出估值的弱点,就是在估值已经到底的情况下,行业指数或者股票可能还会下跌一段时间,甚至会更迅猛地下跌来完成“最后一跌”。有句话说,用时间换空间,对于大跌的股票,即使跌出价值了,还是应该再观察一段时间,留一定的时间来进行消化,套牢盘不是那么容易突破的。
我买的是场内ETF164906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不买场内热门513050,是因为它经常溢价,要比净值高5%左右,不合算。看周K线,今年年初翘了一下,然后整个上半年就一直跌跌不休。我在1元以下加大了买入数量,截至目前亏损14%,心态平稳。
美国将中概列异后,发现中概如果美国退市很可能选择香港上市,而港股经历了长期下跌后价值比较突出(用时间磨出来的),于是在五月将标的转换为华夏恒生科技ETF发起式联接A。正好赶上华夏基金APP推出定投团的活动,申购零费率,还有奖励,就参与了一把,每周一投1000元,5月6日第一次投,到现在17期,盈利2.3%
个人依然看好中概和港股,慢慢买入,增厚底仓吧,学学巴菲特老人家 (^o^) 最近,阿里重新登录香港股市,给港科技股注入了一定流动性。而腾讯控股居然跌破平台,创了近几年的新低,太考验了。
【房地产】
在之前的帖子里面我就说过,2020年9月跟着郑大将沪深300转换为南方房地产ETF联接A,本来想着已经跌那么多了,可以防御一下。期间2021年加仓了几次,想自救,但发现形势不太对头。于是,在2022年2月将当初转换的那笔最大投资进行了清仓,亏损13.49%。当时基于两个判断(1)2022年初房地产涨了一波,2月份出现横盘,感觉以后可能还会跌;(2)拉长看,感觉目前接近底部,房地产以后应该会进行估值修复,等跌了再买回来即可;(3)由于房地产与银行关联度很大,当时开始转向银行股,感觉套现的钱可以投资更稳的银行股。
截至目前,南方亏损35%。体会就是,择时很难……
期间,从股息考虑买了一大一小两个地产股。现在看来,在熊市,大市值还是有优势。
招商蛇口,从2021年8月、9月买入,然后在今年2月卖掉一半。刚刚7月15日又重新买入。截至目前,盈利46.86%。而金科股份则有点失败,没想到会腰斩,今年5、6月加仓想拉低成本,现在看来不是所有股票都适合这样的操作,效果不理想。幸好,今年2月也卖出一半。截至目前,亏损26%。两个相加,基本持平。
这些操作并非跟着郑大的操作,而是自己思考的结果。可以看到,对于普通人来说,做T做波段难度很大,而且对于政策和市场的变化还是很滞后的。因为总的资金量不大,所以还能坦然承受。
体会:对于小白来说,不要梭哈不要加杠杆还是很有道理的。
去年还跟着郑大买入了鹏华全球高收益债人民币,本来想投机一把,后来看看不对,在今年315清仓了,亏损30%左右。当时以为房地产企业在海外市场还是要点面子的,结果暴雷不断,教训!
【银行股】
本来我是不做股票的,只做基金的。但因为朋友打新股的策略很成功,所以也想入市打新股。打新股就涉及到要买门票股,而门票股需要长期持有,当然希望越稳健越好,波动越小越好。这个时候股息较高的银行股就成了极好的选择。现在回头来看,今年做的最好的就是这个了。
交通银行是2021年7、8、9月买入的,然后也是今年2月卖掉一半。但卖了之后就后悔了,感觉银行和其他行业不同。当一个长周期出现机会,应该是大量买入,然后拿住,不需要太过折腾。结果,现在卖出之后,股价即使在分红后也不回调,根本不给你买入的机会。
当初是因为交通银行预计股息率高才买入的,在今年这种形势下,7月12日分红为每股0.355元,算下来股息率高达7.97%。截至目前,盈利27.5%。果然,印证了之前的判断,那个底就是国家送钱啊。
和房地产一样,银行也是选了一大一小,本来想着北京银行作为小银行可能更有冲劲,结果涨幅比较失望,但股息还是可观。7月14日分红为每股0.305,股息率高达7.04%。截至目前,盈利8.7%。最近的下跌,感觉现在又是一个机会。
兴业银行,2021年在18元以下买入两次,都是买入当天就盈利了。买入它主要是看重其活性和经营业绩,倒不是为了红利。今年2月卖出了一半,获利25%,持股期94天,年化利率高达140%。剩下的一半,在6月9日等来分红,每股1.035元,股息率为5.75%。现在跌到18元以内,又买入几次,截至目前盈利5.86%,等估值修复。
体会:银行股比较适合小白操作,在出现机会的时候既有红利的收益,又不用担心太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变相的固定收益品种。
【医药】
吸取了中概的教训,医药是观察了很久,感觉真的到底了,才买入。而且并不是一次性建仓,而是用定投的方法分批建仓。主要的标的用了(1)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联接A,港股市场价值低估,往下的空间较小(2)工银养老产业股票A,替代工银医药,养老行业覆盖更广,而且也是对应国内老龄化的趋势。
从5月6日开始,投了7次,截至目前(1)盈利15.39% (2)盈利0.35%。个人感觉,国内外对于医药行业的理解不太一样,国内对集采的反应有点过激。从一个侧面证明港股市场正在恢复,可以予以关注。
【其他】
汇添富绝对收益策略定期开放混合A,2020年12月7日买入,2021年6月17日加仓,2022年7月18日清仓,亏损-2.12%。体会:
(1)曾经大热的绝对收益在国内市场要玩转比较困难,A股市场缺少完善的做空机制;
(2)封闭管理也不一定都管用,该跌还是会跌,而且毫无办法。
安信稳健增值灵活配置,同时买了A类和C类,持股157天后,A类的表现明显好于C类,体会:
(1)这种情形好像不是个别,说明C类流动性更好时可能会牺牲一部分收益;
(2)今年出现了一些费率更优惠的A类基金,不但管理费与ETF一致,而且赎回机制向C类看齐,比如博时推出的一系列港股指数联接基金。像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联接A(014424)管理费0.5%,超过7天赎回是零费率,非常友好。换言之,市场上并不是所有C类基金短期交易规则都一定比A类更优惠,还是需要细细分辨的。
技巧
买入基金是有申购费的,通过天天基金、支付宝等平台买入一般会打1折,比如从1.5%降到0.15%。但,其实可以更进一步,不但免单,还能赚钱。因为支付宝、京东金融会不定时放一些红包,鼓励大家买入基金。
(1)支付宝。以前财富黑卡每月有红包可领取,现在取消了。理财——基金首页,经常有一些红包可领取。还有就是到基金公司财富号,有时能领到小红包。
(2)京东金融。以前是黑金卡,每月可领取99+99元财运券,可在申购时直接抵扣。现在变成财富等级制了,财运券也分成三个99元:稳健类随机减、权益类随机减、指数类随机减。
这些红包、优惠券一般只能用于申购主动基金或者指数基金,一般的债券基金无法使用。像我申购工银养老产业股票A之类的主动基金时就会用到京东金融的财运券,加上申购费率1折,我在买入的时候就已经赚钱了,无疑又多了一个优势,提高了赚钱的概率。
思考
今年上半年更能体会到:每个人的能力有限,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和策略,非常重要。比如,一般股市投资有两派:价值派、趋势派。前者的做法,一般是抄底;后者的做法,一般是追涨杀跌。前者的代表人物,比如但斌,我曾线下听过他的课,获益匪浅。顺带说一句,虽然上半年但斌迫于私募净值红线进行了清仓,但拉长时间看,他这个私募基金的年化收益是很好的。后者的代表人物,比如【earletf】,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技术分析的方法。
我自己是偏向价值派,喜欢抄底,但实际操作中有一个问题比较突出:如何估值?就是我们现在用的估值方法,往往是看指数的历史市盈率或者市净率,但其实构成指数的成份股一直在调整,这导致估值会失真。比如,今年有一段时间,港股指数显示高估,就是因为进行了调整,将一些新兴股票纳入提高了市盈率。所以,看指数估值,或者估值的历史分位只能作为重要参考。
后来感觉,对于普通人来说,掌握大方向才是最重要的,以此做好资产配置就够了。推荐韭圈儿APP的股债性价比,数据统一,容易获取,标准唯一,利于判断。换言之就是拿股票和债券比较,看哪个更有性价比。我个人偏向于看比值而不是差值,从比值来看,目前股市性价比高。从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长短期利率倒挂来看,目前买债不如买股。当然,前提是你能承受相应的波动,对风险有所认识。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现在拿出一些闲钱,用定投或者其他方法买点宽基指数,长期来看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策略。
另外,还是坚持:热闹的地方不去。基本上赛道股,我都没有参与,比如军工、芯片等,感觉一个不小心很容易买在顶部,实在没那个本事。不如,慢慢观察数字经济或者高端制造业的宽基指数,毕竟现实的差距需要时间去追赶去超越。
截至8月4日,各品种2022年增跌幅。沪深300:-16.98%;中证500:-16.31%;创业板:-20.52%;美元:10.5%;原油:16.4%;黄金:-1.27%
我今年权益类投资浮亏为-6%,抱有希望,相信国运!
阿明Amin 「原创」
netsurfe@qq.com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