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堂(宣武门天主堂)
南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41号,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此建经堂,清顺治七年扩建,南堂是北京地区最古老的天主教堂,因地近宣武门而称宣武门教堂,与西什库教堂南北相对,故亦称南堂,明万历三十三年意大利人利马窦在宣武门建礼拜堂——即著名的“南堂”之前身,当时由于利马窦采取尊重中国传统文化以获得士大夫接纳的传教策略,教堂建筑遂使用中国传统建筑样式(内部装修为西方样式),清顺治七年由当时掌钦天监事的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重建,仍为中国式外观,直至清康熙五十一年才易为“洋式”,清康熙六十年南堂再次重建,由利博明修士建造,华丽异常,“系当时欧洲盛行之巴罗克式,全部地基作十字形,长八十尺,宽四十五尺,教堂内部,赖立柱行列,分教堂顶格为三部,各部作穹隆形,若三艘下覆之船身”——“此一建筑物使北京居民无不惊奇不止,前来瞻仰者,势如潮涌。”足见当时北京市民深为西洋建筑之高峻崇丽所震撼,雍、乾年间,南堂又经两次重建,乾隆年间重建后的南堂仍为巴洛克风格,《宸垣识略》载:“堂制狭以深实,正面向外,而宛若侧面;其顶如中国卷棚式,而覆以瓦;正面止启一门,窗则设于东西两壁之巅。……左右两砖楼夹堂而立,左贮天琴……右圣母堂……”,可见出西方教堂窄面阔、大进深的布局与中国建筑迥异,其屋顶、门窗、钟楼等建筑形象都令时人觉得新奇;不过教堂一反西方教堂东西向布局,呈坐北朝南的姿态,倒是颇有“入乡随俗”之意,1900年在义和团运动中被毁,清光绪三十年复建,重建的南堂基本就是今天见到的格局,气势大不如前,正面由五间变作三间,钟楼移至后部,然其立面突出的巴洛克风格还是一目了然,不同的是新建后使用的青砖饰以精美的砖雕、青瓦等材料体现了与北京地方建筑传统的交融,历来是北京地区天主教教区的主教堂,也是反动的宗教侵略中心,有一定的研究参考价值,现为北京市第二批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