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缓脚步失望之后或回归
放缓脚步失望之后或回归
放缓脚步失望之后或回归 更新时间:2011-5-9 13:45:34 “需要反思的是,内地的基民有没有通过海外投资分散风险的意识?或者我们能否吸引到有此意愿的投资者?据我所知,被吸引过来的大部分散户并非出于资产配置的需要,可以说彼此是一种错配。”一位基金高管认为。
“近年来QDII产品首发规模的急剧回落,也给我们一些警示,需要对海外投资重新定位。”一位基金公司的高管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他认为,首发规模过小的现象,并不仅仅出现在QDII上,同期的基金发行规模也在缩小。但QDII产品比起投资国内的开放式基金,持有人中散户所占的比例要高得多,基本见不到机构持有人,而散户的考察期限更短,加上2010年以港股投资为主的QDII普遍受港股表现不佳影响,缺乏赚钱效应,散户参与的热情就更低了。
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则是,金融危机之后,无论投资界还是持有人,对境外投资的恐惧心理急剧增加,对境外机构的“迷信”心理随之减少。一家基金公司人员曾经在公开场合表示,不能完全按照外方投顾的建议操作,因为投顾要求把仓位全部打满。而国内投资界认为,在市场波动性很大的情况下,仓位的高低对业绩影响很大。基金公司对投顾的不满意、不信任心理时有表现,有公司反映,“不知道对方是否把最好的投资顾问给了我们。”而有些公司选择了与外方投顾分道扬镳,2009年以来发行的多只新QDII,则干脆不选择外方投顾。
事实上,上一轮牛市时,有相当多的基金公司认为,海外投资业务或能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未来会像我国台湾、香港一样,海外投资占据30%或更多的比例。但从目前来看,如此乐观的公司已经很少,由于规模一直上不去,至少在三年内,能够实现盈利的QDII部门仍是凤毛麟角。相反,近年来的“一对多”专户等业务,在一些公司反而已经实现了盈利。
“首批QDII出海的时候,其中一个考虑是国内的资金需要分散投资,投资海外的QDII是一种合理的配置手段。但现在需要反思的是,国内的基民有没有通过海外投资分散风险的意识?或者我们能否吸引到有此意愿的投资者?据我所知,被吸引过来的大部分散户并非出于资产配置的需要,或者我们的产品并非他们所需要的,可以说彼此是一种错配。”一位基金高管认为,在目前基金公司投研、产品及投资者都没有准备完善的条件下,或许QDII的脚步要考虑放缓。究竟有没有必要继续斥巨资投入,将考验大多数拥有QDII业务的基金公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