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剑指楼市高烧警惕高房价带来一荣俱损
政协委员剑指楼市高烧:警惕高房价带来一荣俱损
政协委员剑指楼市高烧:警惕高房价带来一荣俱损 更新时间:2010-3-3 0:22:06 警惕高房价带来一“荣”俱损――政协委员剑指楼市高烧
每年的全国两会,楼市都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但在代表委员的诟病声中,房价却一年更比一年高;如今,房价在疯涨了一年之后,更加剧了人们的担忧。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召开前夕,政协委员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高房价及其带来的危害。
普通百姓渐行渐远的安居梦
“参加工作三年时攒的钱还可以买个小卧室,现在攒了五年,反而连个卫生间都买不起了!”记者一位在北京工作的朋友感叹道。
去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房价的涨幅之大令人咋舌。据北京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08年,北京四环路以内的期房均价为1.5万余元,而一年之后的2009年第四季度,均价上涨到近2.6万元。
“房价已严重脱离城市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房地产市场变成了投机的乐园。”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蔡继明说。
他说,城市几千万无房户无权自建住宅,合作建房得不到法律许可,单位建房已被明令禁止,只能从开发商手中购房。另外,去年巨额的信贷资金投放中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了房地产市场,又助推房价攀升。
“对于楼市的问题,一定要抑制城市住房价格过快上升。”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说,要把责任交给地方政府,强化地方政府稳定城市住房价格的责任。要加快城市经济适用房、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加土地供给,通过增加保障性住房来稳定房价。
警惕楼市高烧导致实体经济遇冷
造冰箱的开始做房地产,产水泥的开始做房地产,跑运输的开始做房地产,连做西服、生产化肥、榨菜油的都开始做房地产!
近年来,众多不同行业的经济实体以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房地产开发。特别是去年获得最多信贷和财政支持的大型国企,将大量资金转入楼市,不仅直接推高了地价、房价,更分流了原本用于实体经济投资的资金支持。
在房地产上赚得钵满盆满之后,部分“兼职房产商”渐渐对主营业务失去了兴趣。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厉以宁一针见血地指出,房地产市场不断趋热,价格不断上涨,将会有更多的企业不愿投资实体经济,而去炒房地产,房地产的泡沫会越吹越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也表示,目前实体经济的投资信心尚在恢复之中,股市、楼市的资产价格快速上升具有更强的诱惑力,部分资金会以各种方式进入股市和楼市,助推资产价格上涨,从而直接影响到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房地产业畸形繁荣对消费形成抑制
“拿白领的工资,过蓝领的日子,赚钱再多都交给了房子。”杭州IT行业的小白领黄超杰从去年买房后就过起了“紧日子”:不敢旅游、不逛商场,尽量不参加同学聚会,整个春节只“宅”在家里,用最省钱的方式――上网度过了七天的长假。
“现在一些人用于还房贷的支出占到了收入的30%-50%,甚至更高,购房压力让许多年轻人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形成所谓的‘房奴’。”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经济学院房地产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郭松海说,“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消费支出,从而对消费形成抑制。”
郭松海告诉记者,如果房价能保持温和波动,再加上医疗、养老和教育方面的制度逐步完善,就能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至少可以缓解居民消费的心理压力。
事实上,除了购房对消费支出的挤出效应,过高的房价也令许多人望而却步,一些政协委员指出,如果民众根本买不起房,那么通过房地产来拉动相关产业的消费便成了一句空话。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说,要扩大内需,就需要人们拥有自有住房,有一个房子,大家就会开始其他消费,如买家具、家电等等。每年都会有人要成家,旧的房子要拆等,因此这个衍生的需求是很大的,也是长期的。
提防增幅过快隐藏的金融风险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在2009年国内房地产开发的资金来源中,仅国内贷款就达到11293亿元,增长了48.5%。同时,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其他资金来源中,个人按揭贷款达到8403亿元,大幅增长了116.2%。
大量新增信贷进入房地产行业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引发了人们对金融风险的担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原监事长王为强表示,房价短期内上升过快,房地产市场增速过度,会给金融机构带来系统性风险。
“根据我们对有关房地产企业的调研,目前没有按照销售比例收回开发贷款的情况比较普遍。我们统计了800多个房地产开发企业,有的开发商的销售进度已经超过了50%,但是还款的进度大大低于50%。”
王为强还指出,当前一些房地产企业大量购地,跨区域大幅扩张,企业现金流问题较为严重。同时假按揭、假首付等一些违规现象也在重新抬头。另外,居民申请贷款,用于购买多套房屋和投资炒房的行为增多,也就是说一人多贷,导致借款人不能及时还贷的风险加大。
王为强建议,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强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的管理,严防地产泡沫引发的信贷风险。此外,还要密切监督企业的信贷资金流向,防止企业用信贷资金进入或变相进入股市、楼市。
警惕地王频现引发“豪门”垄断
2009年,频频出现的“地王”一次又一次地刺激着人们的神经。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在土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通过“招、拍、挂”形成的所谓“天价”,在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规范化。
“近期一些城市频现‘天价’地王,其中大都有大型国企的背景,对此要引起重视。”厉以宁说。
除了不断推高地价、房价,不断涌现的“地王”也令大型地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挤出效应开始显现。蔡继明表示,随着开发商准入门槛不断被抬高,中小房地产公司逐步被逐出市场,房地产市场就会变成“豪门寡头的俱乐部”。
河南浩华置业集团董事长张建新告诉记者,以大部分民营开发企业目前的资金水平和银行授信额度,想与动辄出手数十亿元的国企或大型地产企业竞争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担心,如果市场上的土地大都被高价拿走,开发商又集中在有限的几家,竞争的环境肯定会受到影响,接下来高附加值的豪宅就会越来越多,而普通住宅供应将会受到挤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