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山依水美丽的大往村,农民正在忙农耕。

■大往村光伏发电站。

■“大往蜜”养殖场,现有蜂箱100多个,由养殖大户带动12户贫困户参与养蜂。

■大往村贫困户丘美源的五金店现在生意很红火。

■大往村贫困户丘镜平抱着自己亲手喂养的兔子。

■河源连平县柘陂村忠信黑蒜加工产业园专为贫困户提供了扶贫车间,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富乐村利民线材厂为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机会。

■富乐村的鸡舍。

■傍山依水美丽的大往村,农民正在忙农耕。

河源连平县

河源市因地制宜扶贫,帮助贫困户奔向小康

“有活干时,一天能赚300多元,债早就还清了。”丘美源黝黑的脸庞笑开了花。丘美源是东源县涧头镇大往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致贫欠下沉重的债务,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在镇上开店做起来铝合金门窗生意,异常红火。与丘美源经历相似却不尽相同,大往村的49户贫困户已经实现了95%的脱贫,而连平县油溪镇富乐村、忠信镇柘陂村的贫困户则100%实现了脱贫。就业扶贫、玉兔养殖、个体开店、养鸡产业、农作物深加工……在河源市的各个贫困村,扶贫干部们各显身手,尊重贫困户的意愿,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带领贫困户迈向脱贫致富的新生活、好生活。

扶贫概况

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带领贫困户迈向新生活、好生活

河源,又称“槎城”,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因拥有华南第一大湖“万绿湖”而闻名,是东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有着“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美称。

虽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因种种原因,河源市在建档立卡时,贫困人口仍有39760户、109313人,占河源市总人口的3%。

如何发挥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大家真正脱贫,同时振兴村集体经济,为贫困村带来一条创收发展之路?这是河源扶贫的总课题。

1

大往村

建档立卡贫困户 就业走上脱贫路

涧头镇大往村地处万绿湖的水源头,生态环境没得说。但曾经,交通不便是当地发展最大的硬伤。

如今的大往村是什么模样?记者驱车下了高速公路,导航提示大往村需往左后方转,但抬眼望去,前方只见大山不见路!再往前开,在山脚下突然出现一条盘山公路,这是通向大往村唯一的路。山路虽不宽,但硬底化却做得很好,车行平稳,风光独好的大往村就这样骤然呈现。

“这条大往河绕着我们村子过,是万绿湖的源头水,2016年精准扶贫开始后,我们和帮扶单位一起,不仅扩宽了进村的这条盘山村道,还疏通了堵塞了好几公里的大往河,让水更清、山更秀,保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河源市派驻大往村的第一书记赖少略指着村口流水潺潺的大往河说,大往村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好,村子里还有三四万亩的生态林,以后可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今年24岁的丘伟榕,是土生土长的大往村人。9年前,丘伟榕的父亲中风瘫痪,只能坐在轮椅上,全家的生活重担就落在了母亲的身上。丘伟榕学习成绩不错,为了供他读书,哥哥中专毕业就去模具厂打工,母亲在家种田兼打临工,一家人生活勉强还算过得去。未料想,2016年,哥哥突然患上了尿毒症,别说出去挣钱了,每周三次的透析让这个家庭开支骤增,一家人因病致贫。

2016年开展了精准扶贫后,丘伟榕一家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帮扶对象。通过大病医保,解决了丘伟榕哥哥看病的大部分医疗费。2017年丘伟榕大学毕业后,成为了深圳机场的一员,实现就业脱贫,向着脱贫奔康迈进一大步。

做梦都想盖兔舍 扶贫帮他圆了梦

大往村生态环境好,很多农户都有养蜂酿蜜的传统,可家庭式养蜂存在食品安全、品牌效益、销路不畅等种种问题,很难形成规模走向市场。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2018年下半年,大往村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集中收购村里的蜂蜜、兔肉、茶叶等优质农产品,通过检测和加工,打造大往村农产品的品牌特色。

在深圳机场集团帮助下,合作社拓宽蜂蜜销路,让村子里养蜂的农户们增加了收入,同时壮大了集体经济。不仅如此,光伏发电站、“碳汇交易”等措施盘活了大往村的生态价值,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今年47岁的贫困户丘镜平家,两个孩子在上大学,三个老人需要赡养,其中两个瘫痪在床。丘镜平很勤劳,是一个养兔能手,由于资金问题,一直都是小打小闹。2017年,深圳机场集团帮助丘镜平在离家不远的自留地新建了一个1000多平方的新兔舍。“目前有五个房间,最多可容纳1500只兔子。”因为有种兔繁殖技术,丘镜平养兔子的成本并不高。去年一年他买了200多只兔子,每只卖200元,一年挣了4万元,两个孩子上学的费用解决了,家里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你看他,在兔舍前还养殖木耳香菇、种榨油的山茶,充分利用每一处闲置用地,每年也能多一笔收益,吃苦肯干,勤劳不勤劳?”赖少略说,扶贫政策和资金让丘镜平“盖个大兔舍一展身手”的梦想得以实现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也是指日可待。

扶贫贷款盘活家 还清欠款走上富裕路

大往村环境虽好,但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利,村里的小学撤并后,孩子们只能去镇里小学上学,很不方便。2015年,帮扶单位解决了通往大往新村部分基础设施,方便了居民生活。“现在老村这里只有100来户了,基本都是些不舍得离开的老人住着。新农村建设,一间房子的建设总成本是25万元左右,第一期农户只要出5万元(2房),第二期农户只要出6万元(3房),就能住进新房子。”赖少略说,大往村村民丘文城患了喉癌,长期吃药,之前没有经济来源,新农村建好后他在这里开了家小的士多店,卖日用品和帮人拉煤气,赚的钱解决了孩子读书和他生病吃药的两大难题。

从老村搬出来的,还有今年47岁的丘美源。丘美源是个手艺人,做得一手好铝合金门窗,曾是村里家喻户晓的能干人。2005年,丘美源的大儿子出生不久就被确诊患有重型地中海贫血,为了给他治疗,丘美源耗尽家财,还欠了很多外债。8年前大儿子还是去世了,丘美源整个人一下子就垮了,对生活没了斗志,整天窝在村里种田度日,家里因病致贫。

2016年6月,驻村工作队了解到丘美源的情况,到他家中鼓励他,让他到村外去开铝合金门店,靠着手艺发财致富。鼓励整整持续了一年,丘美源才终于鼓起勇气,在免息贷款和扶贫帮扶资金的帮助下,在涧头镇镇政府对面租了个门面开起店来,也搬出了大往村旧村。“有活干时,一天能赚300多元,债早就还清了。”直到今天,丘美源都十分感谢这些扶贫干部,没有他们一再地鼓励,他没有办法实现人生的逆转。靠着扶贫帮扶,他盘活了整个家。“新农村建设也给我带来了不少生意,我的门窗做得好,镇上的人都愿意找来给我做。”丘美源黝黑的脸庞笑开了花,现在他的两个女儿渐渐长大,生活有了盼头,日子越来越好。

2

富乐村

把合作养鸡规模化 村民带头建扶贫车间

在连平县富乐村,一直都有着村民和企业合作养鸡的传统。“以前就有十几户的村民,在村干部的带动下,跟温氏集团合作养鸡。企业提供鸡苗和饲料,村民负责饲养,鸡养大出栏后就由企业统一收购。”深圳市南山区城市管理局的驻村干部何锐说,这种合作模式已维持了十几年。

2016年5月,何锐等驻村干部来到富乐村,在详细考察了富乐村的现实状况之后,他们觉得养鸡是个不错的项目,值得加大投资把它形成规模化,作为主打扶贫产业带动整个村子脱贫致富。“村民只管养鸡,不愁销路,我觉得和企业合作是个很好的出路。”何锐笑着说。

说干就干,2017年1月,新的鸡舍动工建设,当年10月第一期3栋建成,每栋鸡舍可养15000只鸡,一年可以养三批,也就是一年可以出栏13.5万只鸡。掰着手指头,何锐算了一笔账,平均一只鸡的利润是3.5元,从2017年7月到2018年12月,共出栏15.6万只鸡,这里的总利润就是54.6万元。“建鸡舍的费用,一部分是帮扶单位筹资70万元,还有就是贫困户的个人配套扶贫资金投资占股分红,例如,一人投资5万元,每年就可以有10%的分红。”何锐说,2017年7月到现在,给贫困户的分红总数已经达到15万元。不仅如此,养鸡场需要人手,大部分雇佣的都是当地的贫困户,一个长期工的工资是每月2500元,短期工也有日均100元的收入。富乐村的55户贫困户,脱贫率已经达到了100%,光是养鸡场就带动了27户贫困户脱贫。

正说着话,门口突然响起了喇叭声,一辆看起来崭新的本田小轿车停在了养鸡场门口,一个身材矮小的男人从驾驶位走了出来。他叫黄志辉,是富乐村人,今年48岁的他,天生矮小,且家境贫困,一直都打着光棍。因为身材特殊,黄志辉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直到富乐村新的养鸡场建好,村干部就推荐黄志辉来做长期工。

“他从2018年5月来到养鸡场务工,有了一份稳定工作之后人的心态都不同了,家里还养了一批兔子,加上打散工挣的钱,已经脱贫。这不,前几天还花2万多元买了个二手的小轿车,开心坏了。”何锐说,黄志辉人虽穷,但观念超前,他现在有了稳定工作,且踏实肯干,生活会越来越好的。“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啊,就是能早日娶个媳妇,然后开车带着我老娘和媳妇,一起去看看风景!”黄志辉腼腆地笑了。

除了养鸡业,富乐村还和村民赖永亮合作,牵头办了一个富乐村利民线材厂,这个厂给知名手机企业制作代工数据线,现在生意非常好。去年7月厂子才成立,到年底,村集体已经有了十几万元的分红。“我们采取投资分红制,分红的钱入村集体,一方面成立两个基金,即大病救助和教育基金,一方面作为村基础建设所用。”何锐说,去年富乐村考上大学的孩子有7个,给他们一共发了1.8万元的助学金。从2016年到2018年,富乐村的村集体收入已经达到了73万元,带动村民集体脱贫。

3

柘陂村

“红黑紫”三条腿走

集体富了大家都脱贫

家中做菜常用的大蒜,经过深加工后会产生怎样奇妙地变化?没有试过黑蒜的人可能很难想象,原本辛辣脆呛的口感完全被甜、软、糯、香所取代,一口咬下去,就像吃到果脯的神奇感受,让人欲罢不能。

连平县柘陂村,是有名的大蒜种植地,已有五十多年的种植历史,大蒜出产品质很高。“在柘陂村,以往种的蒜好,但丰产不代表丰收,有时候有价无市,农民得不到实际收益。”河源市市场监管局派驻柘陂村第一书记叶慧星说,他们考虑到柘陂村大蒜种植的特点和局限,引起了企业合作,生产大蒜的深加工产品——黑蒜,没想到意外打开了市场。“去年9月29日,我们在河源市的客家公园做展销,没想到三天就卖了三千斤,销量十几万元。”叶书记说,黑蒜的口感很好,又大部分保留了蒜的营养价值,可以当零食即食,也可以煲汤佐菜,所以很受大众欢迎。

在黑蒜加工厂,一次可容纳3吨的两个发酵仓已经供不应求,马上又要进行扩大化建设。“一颗蒜头,从入发酵机到出品,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这家黑蒜加工厂也是目前全市唯一一家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黑蒜加工厂。”叶书记说,贫困户参与种植的都可以获得收益,不仅如此,如果产量上去,加工厂还可以容纳十多个贫困户就业(临时+全职),而省扶贫资金投资该厂的建设部分还可以获得每年10万元左右的分红,目前分红都是给到贫困户,在2020年之后就归入村集体经济。

不仅有黑蒜,柘陂村还引进了一个省一级项目合作,通过投资企业种植玫瑰花、开发玫瑰延伸产品,如玫瑰花茶、玫瑰花露等,为村集体经济挣得分红,带领全体村民脱贫。“这里一天需要用工二十多个贫困户,如果是采摘峰期,一天最大可达到120人的用工量。”叶书记说,玫瑰园对于贫困户的用工需求量比较大,此外每年也有分红会给到村里,“像有个贫困户吴志红,她一般上午来玫瑰园干活,下午就回到自己家的蒜田里种蒜,等于有了双份收益。”如今,柘陂村的79户贫困户,今年都已经达到100%的脱贫。为了进一步巩固扶贫成果,扶贫干部们预计3月下旬还会开启一种中药作物——紫珠的种植,希望能为柘陂村带来更多更好的收益,让村民们都能脱贫致富。

■文字:新快报记者 严蓉

■摄影:新快报记者 孙毅

隔音降噪门窗

隔音门窗

别墅门窗

品牌系统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