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铝合金门窗定制厂家电话
文章目录:
1、秀我中国|记者探访全球铝车轮行业首家“灯塔工厂”2、“灯塔工厂”长啥样——探访中信戴卡铝车轮六号工厂3、建一座“灯塔工厂”,要分几步?|走读工业互联网
秀我中国|记者探访全球铝车轮行业首家“灯塔工厂”
视频加载中...
近日,新华社记者走进全球铝车轮行业首家“灯塔工厂”——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铝车轮六号工厂,这里代表着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的高端水平。请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感受中国制造数智化转型的强劲动力。
记者:白林、张粲、张玮华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灯塔工厂”长啥样——探访中信戴卡铝车轮六号工厂
上图 中信戴卡铝车轮六号工厂自动化生产线上,机器人对产品进行自动插橡胶塞操作。王继军摄(中经视觉)
右图 中信戴卡铝车轮六号工厂机加车间。王继军摄(中经视觉)
走进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的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铝车轮六号工厂,铸造、机加、涂装、包装等一系列工序,在智能化生产的99台机器人操作参与下完成。
“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数字化,关键流程可追溯,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可以进行查询。”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铝车轮六号工厂经理李志广说,自从企业开始推行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中信戴卡的综合实力不断得到提升。
2021年9月,中信戴卡入选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制造业领域“灯塔工厂”名单,成为全球汽车铝制零部件行业首家“灯塔工厂”。“灯塔工厂”是由世界经济论坛和麦肯锡咨询公司共同选出的数字化制造与工业4.0的示范者,被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路者,代表世界数字化制造最高水平。从2018年评选至今,全球目前共有90家。
这座“灯塔工厂”到底有何特别之处?
转型瞄准“未来工厂”
身处干净整洁的车间,听着舒缓动听的音乐,看着机器人挥舞着机械臂,铸造转运、自动铣毛刺、自动插拔塞等工序有序完成,一只只轮毂实现了从毛坯到成品的蜕变。很难想象,7年前,中信戴卡还在为如何向“智能制造”转型做着艰难抉择。
作为奔驰、宝马、奥迪等国际一线品牌配套供应商,中信戴卡面临国内外同行业竞争逐年加剧、客户对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的挑战。如何在竞争中赢得优势?中信戴卡意识到必须从传统制造转向智能制造。但是,这样的转型需要改变的并非某个环节,而是要优化集成技术、工艺、流程、产品等多个方面。
要做国内同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风险不可避免。在多方论证后,中信戴卡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
2016年,中信戴卡第一条智能生产线建成投产。“当时,我们想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5G应用方面开展深入应用和探索,实现产品产量、质量和成本可预控,没想到在短短两年后变成了现实。”李志广认为,能够入选“灯塔工厂”,关键在于中信戴卡聚焦行业痛点,积极推动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从而实现增产降本、提质创效、绿色制造。
据介绍,入选“灯塔工厂”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以数字化生产为主,逐步实现从研发、采购、制造、物流、供应链和客户服务的全价值链数字化;二是要实现有效制造,能在关键运营指标上展现出卓越的改善成效,如生产效率、能耗、上市速度等方面;三是要可复制,能在多个工厂进行复制推广,推动其生产、管理、研发转型升级。
在铝车轮六号工厂,中信戴卡打造了轮毂柔性、闭环的“智造”能力,实现了整个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在实现智能制造的同时,环境、过程、产品多方面水平行业领先。与2018年投产运营之初相比,中信戴卡铝车轮六号工厂实现了生产成本降低33%、设备综合效率提升21.4%、产品不良率下降20.9%、交付时间缩短37.9%、能源使用效率提升39%。
“环境像电子工厂一样安静整洁,过程像小溪流水一样欢快顺畅,产品像古典诗词一样优美”,这是中信戴卡对未来工厂的愿景,如今正在变成现实。
智慧大脑“四化合一”
铝车轮六号工厂项目总投资9.6亿元,年产轮毂300万只,80%以上产品为高端产品,是中信戴卡探索数字化转型的“集大成者”。企业以30年的经验技术为依托,打造出了一个高自动化、高数字化、高柔性化、高智能化的“灯塔工厂”。这个“四化合一”的应用,被称为工厂的“智慧大脑”。
“入选‘灯塔工厂’,需要对产业的价值创造有较大贡献,在制造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提升以及绿色环保可持续等方面,需集成至少5个达到世界级领先的技术应用。”中信戴卡铝车轮六号工厂工程师赵强告诉记者,他们的世界级先进用例分别是数字化精益制造系统、AI赋能的智能质量闭环、高度柔性的自动化轮毂产线、全球X光智能评判管控中心、产品智能设计和制造仿真平台。
通过数字化精益制造系统,熔炉的实时温度、冷却系统参数、机加工环节的刀补值等关键参数都可以数字化。
在热工车间的数字化管控中心,记者看到,屏幕上显示着设备运转和关键工序的运行状态。通过安装在压铸设备上的传感器,中心可以实时采集和分析数据。
“这个压铸智能联动调整项目由戴卡自主研发设计,能够根据铸机自身工艺状态或后续的质量检测结果,实时自动调整工艺参数,实现铸造设备的自我管控。”赵强说,压铸环节的自我智能调整,实现了传统意义上因铝液温度变化、机台中断、新上机模具调机等需人为调整向智能自动调整的飞跃,可降低机台20%人工劳动强度。
“在目前未满产的情况下,每天自动调整1000多次,这也就意味着节省了上千次人工操作的时间,大大提高机台人员工作效率。”赵强说。
从压铸线上出来的一只只银亮的轮毂“排着队”,进入X光工序“体检”。赵强告诉记者,中信戴卡首创的X光无损探伤人工智能识别技术,是行业内首次将AI识别技术应用到工业检测中,相对于传统检查模式,检查效率提高40%,减少80%人员干预,有效屏蔽了人为因素导致的效率损失和漏检风险。通过互联网5G+技术,可实现跨地域集中检测管控,为跨工厂减员增效提供解决方案,成为中信戴卡首个5G工业应用项目。
柔性制造“千轮千样”
汽车生产厂商小批量、快速上市渐成趋势,对上游零部件生产商的柔性制造能力形成挑战。为此,中信戴卡在铝车轮六号工厂进行了高柔性生产工艺的探索实践。借助数字化赋能的柔性制造系统,一条生产线可同时生产多种不同样式的轮毂,将最小生产批量从300件降到1件,使“一件订单”的定制化生产成为可能。
在机加车间,赵强告诉记者,车间的数控加工部分配置了12组标准单元和12组混线自动化单元,是自动化、柔性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
“不同于标准单元,混线加工单元可以实现多种尺寸、不同品种车轮的混线加工。”赵强说,轮型切换不需要频繁进行,大大提升了柔性化加工能力,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在涂装区,显示屏上,几只机械手臂灵活挥动,逐一进入的铝轮毂便被挨个喷涂上不同的油漆。该环节采用离线式粉末喷涂,不需要人为操作的同时,大幅提升粉末回收效率,使得粉末消耗降低30%。
“基于二维码和视觉识别技术,能最多实现32种油漆同时在线喷涂,真正做到‘千轮千样’。”中信戴卡数字制造部副部长王辉说,该区域采用独有的“岛”式结构,突破了传统涂装刚性强的线式结构,由平面到立体,预处理、底粉、漆线、亮粉以及定制化中心可以根据需求随意组合,多涂层工艺一次性喷涂完成,极大提高了产线的柔性。
中信戴卡铝车轮六号工厂70%以上的智能设备由企业自主研发制造,整体制造水平领先行业5年至10年。目前,铝车轮六号工厂的相关成熟经验已开始在中信戴卡全球多个工厂推广复制,并将在中信集团旗下先进智造、先进材料领域的其他子公司进一步推广,推动生产、管理、研发转型升级,实现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陈发明)
来源:经济日报
建一座“灯塔工厂”,要分几步?|走读工业互联网
编者按:
今年一季度,随着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首破万亿,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制造业新动能带动产业链协同高效运转,为企业提质增效。
这是数字经济的一个缩影。过去两年,南方日报南方产业智库先后开展“数字新动能”“数据新价值”等系列深调研,推出5G、AI、工业互联网等报道,调研团队在深入走访中发现,数智经济成为数字经济的新趋势,数据要素正在加速重构经济社会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形态,数智化带来产业组织模式、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科技人才培育体系、社会发展治理模式等的革新与重构。今年,南方日报南方产业智库持续开展“数智新生态”系列深调研,首期聚焦制造业数字化,是为“广东工业互联网3.0产业深调研”。敬请关注!
“数智新生态——广东工业互联网3.0产业深调研”系列报道①
厂房内不再是灯火通明,机器在闪烁的绿灯中运行,这是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工业富联)深圳园区的一幕。自首座以机器人替代人力的“关灯工厂”2012年在成都现身后,工业富联就在加速推进“灯塔工厂”,并助力富士康集团打造了多座“灯塔工厂”。
“灯塔工厂”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代表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灯塔工厂并非遥不可及,工业富联为此推出“灯塔领航”计划,希望在2021年2025年之间,为10家领军企业建设世界级灯塔工厂,一百家头部企业实现完整数字化转型。
那么,“灯塔工厂”是如何建成的?打造一个“灯塔工厂”,有几步?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专访工业富联数字化转型首席专家左赣鸿。
谁可成为“灯塔工厂”
每年灯塔工厂评审,国内就有超过1000家企业申报,约占全球的一半。这也可以窥探出,国内企业对数字化的热情执着。
基于公司海量工业大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工业富联对内推进公司智能制造升级或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对外通过整合新技术,将公司自身的优势变成可以对外复制推广的标准化产品与解决方案。在打造灯塔工厂方面,工业富联无疑有较为丰富的经验。
那么,成为一座灯塔工厂,是因为它体量够大吗?左赣鸿说,截至目前,成为灯塔工厂的单一工厂营收没有低于50亿元营收的,它要是所处行业、细分领域的标杆,有一定的江湖地位,已经获得市场的认可。
但这只是其中一个维度。即便是对全球知名的制造工厂,也有一家没能评审上,原因在于,它的业绩成长只有2%——虽然这家企业已经是全球第一名的位置,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也表明,它的增长已到了极限,未来的经营数据不会有非常显著的改变。
“如果没有30%的增长,都不算有显著的业绩增长。”左赣鸿说,评价一座灯塔工厂,除了营收指标,还要在经营成本、产出效率、质量提升等方面都有相应显著提升,一些头部企业虽然数字化已经较为领先,也导入了一些改善措施,但增长空间依然有限。
“灯塔工厂”的关键词不止是数字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暨绿色低碳也在成为重要考核标准。“可持续性指标甚至放在了核心经营指标前面。”左赣鸿说,应对全球极端气候,加快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也成为制造业企业的“分内之事”。
创新集团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铝合金材料生产基地之一,在“双碳”目标下,铝型材的加工面临着更加严格的智能制造和节能环保要求,携手工业富联,在铝合金材料绿色制造灯塔工厂、铝原材料产业链循环经济以及绿色铝原料供应链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通过实现铝制生产端到端管理,以精益化为基础的智能生产、价值链全生命周期与再循环绿色制造管理,构建低碳产业链,提高清洁能源使用,该公司正在向实现数字化全流程碳足迹追踪迈进。
“一些企业很容易在绿色低碳环节上被筛掉。”左赣鸿说。
从上而下的顶层设计
为灯塔工厂提供咨询规划等数字化服务,顶层设计是左赣鸿的一项重要工作。毫无疑问,数字化的执行自然少不了从顶层设计开始。
但左赣鸿觉得,数字化并不在于是否有一套顶层设计,相反,越是传统的、行业中存在已久的技术,如自动化,可以解决很多简单重复烦琐的劳动;一些传统的精益手法,也可以给企业降本增效。
他举例说,在企业发展早期,老板是业务员,也兼出纳采购等多重角色,当企业发展壮大,手工做账跟不上了,就开始引入信息化,例如,库存管理就可以引入金蝶、用友等等,协助人来做某方面的业务管理。
“那时候的信息化系统,是一个一个上的,此后逐渐形成了一个一个信息烟囱,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协助企业如何做顶层设计。”左赣鸿说,什么样的场景该串接怎样的系统,哪些数据是放本地还是云端,还有哪些数据应该是保密的,都要重新梳理。
他发现,过去,不少企业的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交互,接口开了一堆,人员离职之后,也被淡忘,于是,工业富联就会系统指导企业,数据怎么进仓,如何把业务流程搬到线上去,实质上改变的是一些基础性工具。
还有一些企业非常重视产品质量,但每次举行的分析大会,都是在检讨上一个月发生的事情,左赣鸿说,实际上等知道异常的时候,现场都已经被破坏,或者因为接了新单而换线了。
“如果对方连基本的马步都没蹲过,我们从来不会强推数字化技术。”左赣鸿说。很多传统中小企业,设备很老旧,甚至用的还不是数控设备,数据也采集不上来。实际上,数字化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如果没有标准化、自动化,谈信息化和数字化是在骗人,真正的数字化、智能化只是将底层的功能集中起来并放大,达到改善的目的。
太多人想一蹴而就
左赣鸿也遇到过,客户花重金邀请顾问公司来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指导,但是当项目结束,顾问公司撤场,此时客户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视度开始从顶峰往下逐渐消退,最终运转又回到转型之前的轨道上,只留下诸多系统。
结果,操作人员往往是线下、线上同步操作,工作负担不但没有减轻还额外增加,怨声载道,吐槽系统不好用的声音不绝于耳,以至于管理者在底层抱怨的声音中都开始动摇。
工业富联总结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同步建设组织能力,培养能够承接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对企业的全新要求的数字化团队。
“比如说,技术团队要能够自我实现新技术的迭代,大量工业数据要有人能够厘清数据之间的关系,为公司所用,流程需要能自动组织检讨及优化,持续在系统迭代。”左赣鸿说。
但很遗憾,很多企业并没有区分清楚。左赣鸿说,制造业苦哈哈的,一些专家宁愿去互联网企业,传统制造业企业缺乏数字化和信息化人才,这也导致后续很难快速迭代。
“每个企业做数字化转型没有终点,还要不断迭代,内部组织是不是具备了数字化能力,组织够不够敏捷。”左赣鸿说,过去导入了大量流程,这是一种层层负责的状态,而在数字化时代,组织更加扁平,发生了一个事件,所有相关人员都能同一时间收到反馈并能依据预设好的职责展开工作,很多工作都变成同步进行,大大提升组织运作效率。
“太多人想一蹴而就,借助工业富联这样的企业,一步登天。”左赣鸿说,未来,人和数据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而数字化则是打造数据资产的关键,钱可以买到设备,建工厂也不是难事,各地都在激烈招商引资,唯有人和数据是需要企业自身积累的。
他以MES系统为例,至今导入工厂已很多年了,左赣鸿自身也是关键用户,伴随着管理诉求的变化、颗粒度变得更细,MES系统现在也还在不断改进,流程和效率也在一点一滴改善,经年累月的积累使得系统越来越好用,而其他企业也需要在实际使用中不断摸索自己需要什么,大企业一套大而全的MES系统复制过去也用不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他总结道,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更是一个能力长期培养的过程。
【采写】郜小平 徐睿超(实习生)
【内容统筹】程鹏 赵兵辉
【编辑统筹】马华
【策划】陈韩晖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
【作者】 郜小平
南方产业智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