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丘让群众收获满满的幸福
产业是脱贫之基、强农之本、致富之源,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同市灵丘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该县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乡村提升,收获幸福果。
A 北上庄村 “红宝石”不够卖
“哎呀,客人你来迟了,全村的‘红宝石’全都卖光了,明年你早点来吧!”10月24日一大早,一位河北口音的进货商走进了灵丘县柳科乡北上庄村,挨家挨户地打问是否有红芸豆要出售。
44岁的村民王东生乐呵呵地说,今年全乡的红芸豆都成了抢手货,从地里拉到场面上脱粒就被抢购了。最乐人的是,来收购的进货商一天都有十几拨,为了抢到生意,主动地与村民参与脱粒。甚至彼此之间加价“竞拍”,价格由最初的每公斤7元涨到每公斤8.4元。村民们激动地戏称红芸豆为“红宝石”。
王东生今年种植了10亩,亩产100多公斤。因为家里缺劳动力,红芸豆脱粒迟了,却赶上了最好的价格,每公斤8.5元,10亩地卖了8000多元。“比以往一年全部的种地收入还多!”
王东生患先天性脊髓空洞病,2013年动了手术,重活干不了,全家5口人,地里的活全靠妻子一个人。“我是村子里的老大难户,三个孩子,一个读大学,一个读初中,老大又到了成家的年龄,都需要钱,今年我家脱贫不是问题。要考虑的是今后咋多挣钱!种植红芸豆本小利大,明年我准备种30亩!”
B西福田村 房屋变形记
五囤金黄色的玉米矗立小院,4间小正房,红瓦,绿檐,塑钢门窗,室内PVC吊顶,家具干净整洁。家住武灵镇西福田村的孙喜一直希望自己的住房能得到改变,今年夏天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村容村貌是人居环境大环境的最大体现。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今年该村借助于乡村提升工程,对整村也做了大手术。
“危房是影响村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今年我们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全村4类人员和一般户危房改造共84户。这个力度非常大。”村党支部书记李计平如是说。改造后的房屋涂料、门窗、红瓦、吊顶、抹墙“五统一”,整个村子的房屋建筑整齐划一,先前走风漏雨、变形走样的房子彻底消除了。
绝不让任何一户贫困户掉队,“贫困户除了享受国家给予的政策外,我们驻村工作队因人而异采取了有针对性举措,通过让他们参与光伏扶贫、上岗公益岗位,做护林员等措施,今年全部实现了脱贫。”驻村工作队队长刘敏如是说。
C上红峪村 蚂蚱变“致富虫”
上红峪村是赵北乡的贫困村,今年春季,乡村两级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发动建档立卡户搞大棚蚂蚱养殖。段根明是第一个报名的。
说起他养4棚蚂蚱的事,当初可没少人说他:“你呀,真是想钱想疯了,蚂蚱是啥?蝗虫!”“不种玉米去养害虫?可真笑死个人!”……现在呢,很多村民都后悔没参与这个项目,段根明后悔的是大棚弄得太少。
去年乡政府通过外出考察,发现蚂蚱养殖项目投入少、风险小、收益快。先在白崖峪村动员引导贫困户从事这一特色养殖。5月份的时候,在白崖峪村村干部的带动下,村子里的合作社垫资3万元,在3亩地上建了25个大棚,每个棚一分地大小。合作社统一从山东引进虫卵、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市场销售。起初众人不太看好的项目,没想到一年下来,一个大棚居然收入了3000元左右。今年乡政府大力推广,并给予帮扶,免费为贫困户建塑料大棚,免费提供虫卵,免费提供技术支持。
段根明说:“挣钱的买卖,你不去做,穷死活该。况且政府在全力地帮你!因为是第一次养殖,没有经验。今年4个棚一共挣了1万元。我下一年肯定扩大大棚,争取2万元!”
本报记者芦燕娟 本报通讯员王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