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近日,多家煤炭企业集中发布了2018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了其在去产能、绿色发展和产业多元化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记者通过梳理发现,煤炭行业正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我国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正加快形成——

近日,多家煤炭企业集中发布的2018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显示,煤炭企业在去产能、绿色发展和产业多元化等领域取得了成效。专家表示,煤炭行业仍然要以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为主攻方向,建设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

产能减了 效益增了

2018年,煤炭企业继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年产30万吨以下煤矿产能减少到2.2亿吨/年以内,全行业由总量性去产能转向系统性去产能、结构性优产能。

国家能源集团去产能完成5处煤矿、共340万吨,移交6处煤矿、产能240万吨。全年完成煤炭产量5.1亿吨,销量6.8亿吨,创历史最好水平。

中煤集团完成了杨村煤矿、依兰露天矿去产能任务,退出产能760万吨,核减3座矿井产能270万吨,合计去产能1030万吨。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勇告诉记者,公司商品煤产量15999万吨,同比增长3.6%。

晋煤集团提前完成晋圣七岭煤业、太原煤气化清河一矿、嘉乐泉矿3座矿井以及长沟煤矿关闭任务;并通过产能置换,加快大型现代化高效矿井落地建设。17座矿井达到高产高效标准,先进产能占比达到60%,超出全省总体水平近10个百分点。

同煤集团共关闭退出矿井3座,退出产能311万吨;核减3座矿井550万吨。2016年至2018年,共退出、核减产能1606万吨,超过“十三五”规划381万吨,超额完成化解过剩产能任务。通过调增产量,全年增产煤炭400万吨。

污染少了 矿山绿了

近年来,煤炭企业把建设生态文明矿井,实现煤炭绿色开采、清洁利用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原煤入选率达71.8%,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67.3%,矿井水利用率、土地复垦率分别达72.8%、49.5%。

神东煤炭集团采取节电、节煤、节油、节水等措施,原煤生产综合能耗降至2.52kg标准煤/吨,低于国家标准要求。公司实现了“采煤不见煤”,烟气排放全部达标,矿井水利用率达83%。

在大同煤矿集团忻州窑矿,近30年来排放的366万吨煤矸石堆积成山。从2016年起,这座百年老矿有重点、分层次地对矸石场区绿化、硬化和美化。

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17940亩采煤塌陷地农作物两季补偿及380亩采煤塌陷湖区一次性补偿处理;完成了徐庄煤矿煤矸石充填采煤塌陷区复垦可行性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完成了姚桥、孔庄、徐庄三矿3663亩塌陷地治理可行性研究及1653亩塌陷治理方案的编制工作。

淮北矿业集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临涣工业园“煤—焦—化—电”“煤—电—建材”,定远盐化工业园“煤—电—电石—PVC—水泥”等若干产业链。

兖矿集团深入推进“蓝天工程”,形成了居民生活清洁供暖、小区域集中清洁供热、中小型工业锅炉清洁燃烧三套治理方案,建成了山东邹城、河北承德清洁供暖两个示范区。

陕煤集团持续加大“三废”治理力度,不断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在治污减排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2018年,集团环保项目投资24.83亿元,实施环保重点项目359项。

协同多了 实力强了

在构建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中,煤炭企业在做强做大、做精做优主业同时,多点产业支撑、多元优势互补的综合能源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产业协同进一步强化,企业经营全面提质增效。

国家能源集团2018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423亿元、利润总额7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2%、12.7%,主要生产经营指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淮北矿业集团着力打造以煤电为一体,煤化工、盐化工为两翼,金融、现代服务、现代物流统筹发展的产业格局。

伊泰煤炭股份公司总经理王三民介绍,伊泰集团继续把煤化工作为转型升级主攻方向,煤化工技术不断向高端精细化学品方向延展下游产业链,实现从基础原料到清洁燃料,再到精细化学品,最后到功能材料的不断转化和跨越,实现产品终端化、高端化。

中煤集团旗下煤化工企业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保持稳产高产;电力企业推进节能降耗、创新创效和提质增效;煤矿建设企业努力承接优质项目,抢占高端市场;煤机装备企业着力提高研发制造、市场营销和经营创效能力。

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包正明表示,到2020年,该公司煤矿产量将达1020万吨,煤炭生产基地西移布局初步建立。同时,在电力、铝加工、综合服务业等领域继续发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火灿)

高档隔热隔音门窗

别墅门窗

隔热门窗

铝合金门窗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