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企业家必修课系列之做好企业顶层设计(二)-2014中国绿公司年会新闻发布会
上一篇说到企业的使命和愿景是一个企业家必须作答好的重大命题,只有做好了“企业使命与愿景”这个顶层设计,企业的产品与业务规划、企业商业模式设计、战略定位与规划、股权架构与治理设计等关键活动的顶层设计才会有坚实的基石。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企业家该如何在产品与业务、商业模式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的话题。
企业产品与业务规划
一个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总是有限的,无论企业处在哪个阶段,无论是创业者,还是在做企业转型升级的企业家,都需要坚持事业初心,外观产业趋势,内观自身能力,回答好一个问题:我们做什么?不做什么?也即在“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重大命题上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创业之初,创业者需要重点规划的是“做什么”?即选择好创业方向,确定要做的产品或者业务。
不是每一个创业方向都有光明灿烂的前景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有许多传统的行业在没落、被时代淘汰,或者被革命重生,比如传统制造业、传统零售业;但同时也有许多新兴的行业不断涌现,比如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产业等。如果创业者在方向选择上出现问题,可能花费再大的心力,创业都难以成功。但如果能找到了“风口”,则有机会很快“起飞”。
方向定了后,接下来就是确定企业具体的产品和业务。看着漫天飘着的都像是商业良机,但哪些是能抓得住的?哪些是抓不住的,或者即使抓住了也只是个“陷阱”的?这个时候考验的不仅是创业团队对商业机会的洞察力,还有对自身资源与能力的把控力。
我常为创新创业企业做诊断,发现不少创业者在业务和产品方面并没有清晰的规划,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哪里赚钱就往哪里钻,创业多年仍在“打转”。这些创业者往往秉持的是“创业就是要不断尝试,摸着石头总过得了河”的创业理念,不太相信企业顶层设计在创业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所以我经常会和这些创业者探讨创业企业应该重视顶层设计的话题。我的观点是,创业固然是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但随着商业环境的不断成熟,创业路径的逐渐清晰,我们多数情况还是能修路架桥的,这种情况,为何还要下河去“摸石头”?
我们并不否认有不少成功的企业是在创业后几易产品、业务甚至赛道,最后才在某个方向找到出路,获得成功的。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在这些年有更多的企业是从创业一开始就做好了业务和产品的规划,因此少走了许多弯路,快速获得成功的。比如雷军的小米公司、汪涛的大疆公司等。创业阶段,若在产品和业务方向上先想明白,做好顶层设计,是能大大提高创业成功率的。
而对于发展中的企业,企业家需要重点规划的则是“不做什么”?也即要不断审视自身的资源与能力,洞察产业的趋势,坚持战略定力,作出业务和产品的取舍。
华为公司在《华为基本法》中开篇前几条就规定“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福耀玻璃多年来毕其功只“为中国人做一片汽车玻璃”;格力集团坚持多年终将空调做到了世界第一,董明珠说格力绝不涉足“看起来更赚钱”的房地产业... ... 纵观许多企业的成长史,“坚守主业、不受诱惑”是他们不断走向成功的宝典。
即使企业做得足够大,成熟的企业仍然不断在业务和产品发展方面进行“断舍离”。 腾讯、阿里、复星等企业每年都会对自身的业务和产品体系进行分析,并对一些产品和业务线作出取舍抉择。字节跳动在2021年向多个产品挥刀,知识付费平台好好学习、坚果手机等产品相继停止运营,并在同一年出售了证券业务。奥林巴斯在2020年出售了已经营84年的映像业务,让自己更专注于医疗和生命科学事业... ...
如果一个企业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那么“做什么”、 “不做什么”更是事关未来的选择题,企业家都必须做出相应的正确解答。
企业商业模式设计
在企业顶层设计中,“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要做成什么样?”都是必答题 。而企业的商业模式设计,主要是在回答“怎么做”的问题。
什么是企业商业模式?若不用严谨的理论定义,简单来说,就是指一家企业是如何开展业务的,又是如何实现商业价值的?
所以,在企业商业模式设计中,需要重点梳理和设计好“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两大模式,要求模式能符合商业的基本逻辑,形成闭环并经受得起商业实践的检验。
如产品型企业,如茅台、美的、海尔、格力等,他们的业务模式主要是研发、生产和销售有一定市场竞争力和能满足客户/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以上活动赚取产品售价与成本之间的差价。在该商业模式中,产品力、品牌力、渠道力的打造的企业制胜的法宝。
又如平台型企业,如淘宝、大众点评、携程、国美、红星美凯龙等,业务模式主要是构建连接商家和客户/消费者的平台,以此聚合商家、商品和客户/用户/消费者及其他利益相关方资源,提供产品营销、交易撮合的相关服务。他们的盈利模式是通过服务平台上的各利益相关方,取得平台准入费、交易撮合通道费、营销服务费等收入,从而实现盈利的。在这种商业模式中,平台的可用性、商业资源的集聚度、消费者/用户的体验感是关键。
以下图示的是某社交电商平台企业的商业模式。
图1 某社交电商平台企业的商业模式图示
曾有许多专家断言,在互联网时代,所有的行业都值得重做一遍。此话不无道理,因为商业实践中,有大量的企业就是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而获得创业成功或转型升级成功的。
另外,复盘许多企业的失败案例,也可以得出“败在商业模式设计”的结论。如构建的商业模式缺乏基本的商业逻辑,需求不成立或逻辑不闭环。像在前些年美容行业风行的O2O业务。前些天,我收到一份融资计划书,业务方向是关于家庭阳台经济的,分析其商业模式,就几乎看不到成功的机会。
而一些曾经在商业上大获成功的企业,由于时代的变化,之前赖以生存的商业模式也可能变得陈旧,甚至过时,从而让企业走向没落。如传统百货商店零售的模式,让许多百货公司纷纷倒闭。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也曾在2014绿公司年会上表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课程网上可免费获得,导致新东方收费课程收不起来,新东方如果再不改变商业模式,就会落后、淘汰。而时间到了2021年,新东方及许多K12教育机构的“学科教育产业化”的商业模式更是被新政直接宣判“OUT”。
所以,无论是在企业创立还是发展过程中,“商业模式设计”都是企业必须做好的一项顶层设计。而且商业模式的设计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它需要企业家一直保持战略警醒,不断去优化、更新,甚至变革、重塑。
关于企业顶层设计专
家黄文平博士
同济大学管理学博士,上海硕智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首席专家,上海市管理科学学会管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并担任多家上市公司、企业集团的独立董事、执行董事、首席战略官等职,多所知名高校的MBA核心课程主讲教授、硕导。
作为资深的企业管理顾问,黄文平博士已为中国银联、华茂集团、山东省交运集团、浦软股份、上海投资咨询集团、日本高化学株式会社、上海松下半导体、上海市检测中心、永和大王等数百家行业领先的企业提供过公司治理、集团管控、战略规划、股权激励、组织优化、薪酬绩效、人才激励等领域的专题辅导。
作为上海市科技创业导师和投资人,黄文平博士不仅对许多创新创业企业进行
商业模式、发展规划、股权设计、组织架构、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还投资了几十家企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