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市公司德联集团的创始人,徐咸大的知名度明显低于他的公司,公开资料中鲜少见到其个人成长奋斗的故事。

他16岁踏足化工行业,34岁独立创业,66岁还在为提高品牌影响力而奋斗。

他不安分,带领企业两次转型,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布局汽车后市场,打造德联车护互联网线上与线下服务平台,志在打造享誉全球的民族品牌。

他很自信,从油漆行业向汽车领域转型,虽然是摸着石头过河,但他运筹帷幄;行业遭遇“滑铁卢”时,很多同行放弃,他却相信熬过寒冬就是暖春。

他又很谨慎,10年前,很多企业家伸出合作开发房地产项目的橄榄枝,他都婉言拒绝。他说:“一个人精力有限,我只想做大做强一家企业。”在前者经历过山车般的起起落落时,德联却在全球化大舞台上翩翩起舞。

徐咸大。(资料图片)

勇于担当逐梦精细化工民族品牌

很多种子都曾是挂在枝头间的果实,风把它带到大地,才有了扎根、发芽、生长这一系列历程。

对于徐咸大来说,改革开放就是他生命里的春风,将广东吹拂得姹紫嫣红,生机勃勃,也将一颗“建设民族品牌”的种子埋在了这个南海青年的心中。

像那个时代的民营企业家一样,改革开放给徐咸大带来的,除了新鲜感,更多的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冲击,是紧迫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当时,我们的汽车零部件,尤其是精细化工产品,与欧美发达国家有着几十年差距。”徐咸大回忆,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汽车产业发展提速,大众、宝马、奔驰等众多国外汽车制造商选择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本土品牌也开始崛起。国内汽车市场蓬勃发展,当时的中国却面临着零部件紧缺,“连一瓶冷冻液都要进口”的困境,汽车价格和技术均受限。为了摆脱这一局面,我国从1984年正式迈出汽车零部件国产化的步伐,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加速。

此时的徐咸大意识到机遇来临,于1994年果断停办生产油漆的两家化工厂,转战汽车精细化工产品,成立申联实业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德联集团。

徐咸大说,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国内企业实现零部件国产化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进口再供货,二是与国外公司合作生产。德联集团最初也是从代理制动液、冷却液、变速箱油等汽车养护产品入手,但进口商品价格较高,而且供给无法保证,这让国内汽车制造商备感压力。于是,徐咸大积极与客户沟通交流,并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两年后,德联与全球知名供应商合作,实现汽车养护产品自产自销。

客户反映,德联实现养护产品国产化后,不仅货源和质量更有保证,而且价格便宜一半以上,极大减轻了国内汽车生产企业的负担。

插画。/罗灿

坚守初心品牌意识成就隐形冠军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恰是徐咸大第一次转型时的内心写照,也是他坚守半个世纪的原因。

“我想像欧美国家一样,打造一个全球化民族品牌。”在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年代,企业家面前出现很多条路——贪多求快,可迅速积累财富;精雕细琢,能打造品牌但要耐得住寂寞。很多人奔赴前者,徐咸大却选择了后者。

他不仅要打造民族品牌,还要打造全球化民族品牌。这位视李嘉诚、曹德旺为偶像的企业家,希望自己的目光不仅仅是国内,也要有偶像那样全球化的眼光,坚持专一的精神,把企业带到新高度。

在逐梦的道路上,他明确把“品质、专业、责任、分享”当做他个人和企业的品牌价值观。

“企业家一定要有一个定位。如果决定打造品牌,那就不能一步登天。”在汽车精细化工行业迅速壮大时,徐咸大给品牌设了两个条件:质量和服务。前者需要自律,后者依赖情怀,两者皆由企业家的品德决定。半个世纪的经商过程中,他始终强调以德为本——无论是生产油漆,还是代理、生产、销售养护产品,他从没延迟交货,哪怕道路塌方,他也连夜驾车将产品送到上海大众公司;无论通货膨胀多严重,他宁愿少赚钱也不要求客户加钱。在上下游合作伙伴的认知里,认真、努力、诚信是徐咸大的代名词。

凭借着这一信念,1996年,德联取得世界最大的化工厂之一——德国BASF的信任,成为其在中国市场唯一的合作伙伴。后来又与德国PENTOSIN、美国AFTON、美国DOW、英国BP 等国际一线化工企业合作,这些企业优质的原材料和德联的生产技术、完善的售后服务,让德联的产品第一次供应上海大众时就收获了良好的口碑,并在随后顺利拿下奥迪、宝马、奔驰等国际一线品牌。如今德联已成为20余家国内一线汽车制造商的供应商,被誉为行业内的隐形冠军。

思危思变顺势布局汽车后市场

如果说放弃经营正好的油漆企业,转战汽车化工领域是时代的选择,那么,选择上市、布局汽车后市场则更多地折射徐咸大的智慧——思危,思变,顺势而为。

10年前,在很多传统企业家尚在观望时,徐咸大便大胆做出上市的决定。虽然他需要为此让出10%的股权,而且五年上市之路非常艰辛,但他觉得值。“规范经营意识提高,公司品牌形象提升,消费者信任度增加,这对于打造品牌非常有利。”

“现在整个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保守估计,国内仅生产防冻液的企业就有4000多家。”徐咸大说,2014年的那场汽车行业大减退让他意识到,要保持生命力,必须不断创新,不仅要开发新产品,还需要开拓新市场。

2015年,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他顺势而为,打造上海德联车护平台,为车主提供原厂配套汽车养护服务。这也意味着,德联正式步入中国汽车后市场。

“我喜欢这个行业,它与很多领域息息相关。”徐咸大对事业的热爱也深深地感染了下一代。如今,他的三个孩子都扎根化工行业,这也与他的初衷相契合。

他说,通过一代人的努力,我国汽车精细化工产业与国外的差距正在缩小;希望通过未来几代人的传承,让中国精细化工品牌享誉全球。

“大城脊梁”朋友圈

我眼中的徐咸大

佛山企业家大多具有务实的特点,徐咸大也不例外。他在精细化工行业一做就是几十年,长期坚守实业,产品供应全球汽车行业巨头。另外,他和德国BASF合作已经超过20年,这与他诚信的品质不无关系。他从未放弃对产品品质的坚守,从不贪多求快,而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把产品做好。

——佛山商道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佛科院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望成

中国汽车行业刚刚起步时,他为我们公司提供冷冻液等汽车精细化工产品,从未出过纰漏。当时从国外进口产品价格非常昂贵,他提出要自己生产这些产品,为国内企业降低成本,中间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他从不轻言放弃。他非常刻苦、诚信,以认真的态度赢得了我们对他的信任,年轻的企业家应该能从他身上学到一些做人做事的方法!

——前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供应部工作人员王汉英

他做事很有胆识,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布局意识。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汽车行业刚兴起,他已经看到了这个行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并且与德国BASF达成合作,把它的产品和技术引入中国。当时从事汽车精细化工行业的收益较低,但他毫不在意,而是率先开发市场,结识客户,逐步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广东德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志君

来源丨佛山日报

策划丨陈晓大

统筹丨赵宗祥、王丽萍

采写丨记者吴蓉见习记者丘媚

OGP光学影像测量机

上海医疗光学测量

flexpoint

影像测量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