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企业文化大家谈云南公司:华电文化软实力为企业转型升级插上“翅膀”-华电金中公司怎么样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华电文化软实力为企业转型升级插上“翅膀”
云南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周卫东
物质资源终会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2002年,10多万全国电力人在电力体制改革大潮中齐聚华电,组建了新的“中国华电”大家庭。从此,华电人在搏击市场经济大潮、建设一批批电力工程的奋斗中逐步培育和形成的华电文化,成为华电发展壮大的精神之火、思想根脉和文化基因,成为华电人攻坚克难、奋勇前进的制胜法宝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藏,也助推了企业转型发展、由弱变强,从成立之初的“追赶者”成为“领跑者”。截至目前,中国华电发电装机已达1.5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40.5%;资产总额8156亿元,海外在建和投运装机404.2万千瓦,连续7年上榜世界500强,连续6年获国资委年度经营业绩A级企业,跻身于同行业的佼佼者。是什么使中国华电获得如此快速的发展,是什么使中国华电临危不乱,绝处逢生?就是那优秀的企业文化形成的规范管理成就了中国华电的辉煌。
华电的文化融和促进企业由弱变强
中国华电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与众多重组整合企业一样,面临着很多制约发展的问题。诸如,各区域经营规模不同、发展程度不同、管理制度体系不同、企业文化各有特点等,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都给集团发展运营带来了或大或小的问题和挑战。面对这些情况,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要加强文化建设,以“寻找最大公约数”的方式,形成一套为大家认同的文化体系,支撑企业在整合重组过程中平稳健康发展。
华电的区域布局遍布全国,还在30多个海外国家和地区发展了项目,这些区域、地区和国外项目都蕴含着优秀的文化,这些文化是华电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是华电文化的“根”和“魂”,是华电文化形成的“本”。在中华优秀文化的统领下,华电人加快文化融和,为企业文化传承注入新鲜血液。中国华电率先推出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提出了“诚信、高效、合作、服务、环保”的形象定位,在“照耀世界、温暖人间”使命的感召下,在“创业创新、图强报国”精神的引领下,华电集团快速走上了创业发展之路。
对于云南公司而言,企业文化的充分融和是云南区域整合发展的“无形之手”。自2016年华电在滇的云南公司、金中公司、怒江公司进行管理改革整合以来,云南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按照集团公司“一主多元,三个统一”的要求,并在原三家单位既有企业文化深度融和的基础上,深入发掘、整合、提炼、创新,培育出符合新华电云南公司特色的以“融入、融和、融通”为主要内涵,以“敬业担当 融和致远”为主要精神的“融”文化体系,目前正朝着实现“人心融合、思想融合、管理融合、产业融合”的良好局面大步迈进。通过调整机构、整合人员、统一薪酬、统一制度、调整布局,给企业带来了“1+1+1>3”的价值倍增效应,同时带来了“1+1+1
华电的文化传承促进企业做强做优
2006年作为中央骨干企业的中国华电进入快速发展期,提出了“全面履行政治、经济、社会”三大责任的企业理念和“国内行业领先,世界企业500强”的公司战略目标,在这一理念和战略目标的引领下,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华电各区域根据特点,将很多优秀的企业文化进行了传承和发扬。如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电站,它经历了清朝、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各个时期,见证了中国水电的百年沧桑,也是云南省首批成立地下党支部的唯一一个企业党支部;还有成立于1921年,1927年即建立了党组织,至今已有98年历史,与中国共产党共同发展壮大,受到毛主席表扬的戚墅堰电厂;也有赵一曼曾领导大罢工和新中国第一批人民电影《光芒万丈》故事发生地的哈尔滨发电公司;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诞生地的哈尔滨佳木斯电厂;“三线精神”始终传承的绿水河电厂和攀枝花电厂等。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华电各区域将地域文化、行业文化、传统文化有机融合,传承完善,创新转化,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红色文化基因和精神血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涵养企业精神,激活了企业文化生命力、激发企业文化创造力、铸造企业文化凝聚力,建设企业精神家园,推进企业文化繁荣发展,兼容并收各种博广的多元文化精华,延伸丰富企业文化内涵,支撑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由弱变强。
华电云南公司在国企改革和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中,面临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下,传承百年石龙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清末民初的前辈们在国破家亡的危难时期,凭着一腔激情,开创了我国水电发展的先河。石龙坝电厂这个百年企业有着优秀的红色基因,满载着历史的记忆,凝聚着几代人的智慧和汗水,形成了“爱国主义、实业报国、敢为人先、艰苦创业、尊重科学”的企业精神。这百年的历史、百年的文化、百年的精神是华电云南公司的根和魂。把石龙精神发扬光大,把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保护好、利用好是我们的责任。尤其是当下,我们这代云南华电人更应该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以“狭路相逢勇者胜”、“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雄心壮志,充分发挥石龙文化留给我们的最大价值,坚决打赢扭亏脱困攻坚战。
华电的文化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在经济新常态、加快国企转型改革和能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中国华电实施转型发展,加强文化创新,主动顺应转型趋势,与之相匹配的文化也随之创新升级。进入十三五,华电因时而动、顺势而为,紧紧围绕能源发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思想,提出了“2218”发展目标和“以电为主、产业协同、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世界一流能源集团”公司愿景。2019年,中国华电正式发布《中国华电文化纲要》,明确提出中国华电坚持紧紧围绕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企业愿景目标,全面实施“536”战略(即五个坚持、三个转变、六个一流)的转型发展战略,提炼形成了“奉献清洁能源,创造美好生活”公司使命和“求实、创新、和谐、奋进”核心价值等华电文化宣言,坚持用文化来统一华电人的思想意志,凝聚发展共识,坚持更好地用文化温润心灵、涵养员工人生,建设企业“精神家园”,引领员工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树立中国华电品牌形象,把企业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推进公司改革发展的“硬实力”。
多年来,华电在滇企业改革发展的历程,也是其企业文化不断积淀、丰富、深化和升华的过程。同时,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推动了不同时期的改革发展,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云南公司文化建设始终坚持包容性、协调性,创新性。对此,有几点思考:一要做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优秀的企业文化总是遵循规律,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吐故纳新,演进成长。要把原三家公司和各基层单位的丰富多彩、富有时代性的文化“融”和发展起来,并进行创新,形成新时期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企业文化。二要把握好文化与管理的关系。文化不仅仅员工表面熟知的理念符号,更应该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崭新形态,用文化的力量去提升、优化企业管理,使文化管理、文化治企成为企业管理的常态,转化为企业自上而下的自觉行动,切实提升管理层次和决策水平。三要把握好认知认同与落地践行的关系。文化建设,重在知行合一,通过多种文化建设活动,渗透融入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使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
新时代呼唤新文化,新文化承载新期望。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华电云南公司整合发展3周年。公司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华电文化纲要》,从抓文化建设这个“牛鼻子”入手,以集团先进理念塑造为牵引,以“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为准绳,以集团公司“536”战略引领企业扭亏脱困、转型升级、改革发展等各项工作,着力打造华电云南公司企业文化品牌,推动华电云南公司这艘大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 /
END
/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投票打call,选出你心中的华电道德模范!
供稿 | 周卫东 责编 | 王一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华电,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827,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