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法律风险管理”,

即对企业用工过程中的一系列

法律风险

,进行

识别、评估、化解

。很多风险的防范,从

事前进行防范

,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我国劳动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员工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企业用工环境也不断发生变化,包括员工入职风险在内的

企业经营风险日益突出

我们将围绕企业经营过程中常见的法律环节要点,进行法律风险的分析与解读。

第三期 员工离职经济补偿篇

在之前的推送中我们分析过企业员工入职时,应注意的法律问题。同时也收到了许多反馈,其中,很多人都在问离职经济补偿的相关事宜:

哪些情况不用给经济补偿?自愿离职有经济补偿吗?

应该如何计算经济补偿金?

2023年离职经济补偿标准是什么?

今天我们为大家总结整理相关法律问题,帮助大家方便了解。

首先,三金是指“经济补偿金,赔偿金和代通知金”。

1、经济补偿金:

指劳动者在无过失的情况下,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时,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标准,以货币方式给予劳动者的补偿。

2、赔偿金:

赔偿金是对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对劳动者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惩罚性的补偿措施。

3、代通知金:

代通知金,即代替通知金,指用人单位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该提前一个月通知的情况下,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依法提前一个月通知的,以给付一个月工资作为代替。

劳动者离职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需要区别情况来看,主要分为协商解除、劳动者单方解除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等两种情况。

(一)协商解除、劳动者单方解除

(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

▍员工离职补偿形式汇总:

1、经济补偿金计算公式

(1)通用经济补偿金公式=

S×N

S: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

12个月

的平均工资,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

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

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照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数额支付,且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

N: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特殊提示】

经济补偿金中的月平均工资是指劳动者在

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

的月实际平均工资,而不仅仅是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基本工资。

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2)代通知金经济补偿金公式=

S×N+S(上)×1

N+1:有非错解除情形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S(上)×1:额外支付的工资应当按照该劳动者上一个月的工资标准确定。

(3)违法解除赔偿金公式=

S×2N

2N: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通用经济补偿标准的2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2、N、N+1、2N的应用

(1)N的适用情况

结合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N实际为工作年限的代称,正常情况下的经济补偿都为N。

(2)N+1的适用情况

劳动合同法第40条中的

三种情况

,会涉及到N+1:

①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②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③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提前30天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或者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合同。

(3)2N的适用情况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为2N,比如说,未支付劳动报酬,未缴纳社会保险等。

【畅森律师提醒您】

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企业经营过程中,应当注意加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注重细节,健全体系,才能够帮助企业合理规避法律风险。

企业法律顾问能够为公司提供发现、预防、管理法律风险的解决方案,预防和降低企业经营管理中发现的法律风险,帮助企业获得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注:法律科普 仅供参考 具体案例 具体分析)

光学影像量测仪

自动测量仪

影像测量仪系列